close

6453.jpg

列車上的女孩 | The Girl On The Train

人在追憶過去的同時,也容易迷失了自己,《列車上的女孩》無疑改編的挺精彩,採取驚悚懸疑片的架構正正經經的談論著迷惘的人生,渴望的幸福,期望的婚姻或難以放下的過往,共同點就是探索的視角是以「女人」為出發點,本片的重點是女人,參半著不假思索的人生價值觀,該如何尋覓,怎麼面對,同時又該怎麼放下,拋棄曾經與痛心,只求戒掉你

《列車上的女孩》以一個婚禮受到背叛進而染上酗酒惡習的瑞秋展開,儘管遭受背叛,卻始終眷戀著那段幸福,停留在過去,不肯繼續前進,透過列車做為走入未來的穿針引線,意象及象徵起初明顯指向裹足不前的過去,「曾經」可能擁有的小確幸,讓未來變得徬徨,不敢往下嘗試,藉由「列車」一而再再而三通往過去的眷念,透過觀察著一對看似幸福的婚姻與愛侶之日常生活,滿足自己那一點遙不可及的請求,很精巧的,《列車上的女孩》最先用窗外的景色呈現了「可能幸福」的虛偽表面假象,後半段一層一層剝離後,才明白相呼應的未知殘酷,列車上看到的「美好」,事實上在房中那難以窺視到的一面,暗藏著你我都沒辦法輕易探勘到的家醜悲歌,表面終究只是表面,你所羨慕的人生,只是你尚未看到的另外一面

2016042768560705.jpg

《列車上的女孩》構想很棒,很新穎,包裝著欺騙,情慾與控制等多元的「婚姻」問題,雖然相較於《控制》,《列車上的女孩》敘事編排稍微「溫順」了一點,但其峰迴路轉的情節與議題人生穿插交織,可怕程度未達「血淋淋」可也是紮實的令人「恐慌」,精闢形塑成一部羅生門式的懸疑電影,進而在驚悚中看到發人深省的魅力,《列車上的女孩》中敘事者分別設定為三位女性,劇情以拼圖碎片式的交互穿插三人的遭遇,時間線也不時跳動轉移,打亂後再拉出一次又一次令人感到可疑的蛛絲馬跡,而三人拼湊起來的片段不一定完全都是真相,《列車上的女孩》同樣擁有懸疑片抽絲剝繭當中的慣用手法,在角色直線運行讓觀眾不斷產生疑惑後,卻又誤導著旁觀者讓線索直至真相始終成謎,摸不著頭緒

另外還有一點也真實的證明了電影是一部確切的女性人生哲學電影,就是真正的兇手戲份反而是配角等級的,在故事不斷推演的過程中,女性角色的背景,心理問題,障礙與回憶用了多寡篇幅來加以描述,幸好這樣的結果到頭來並沒有做壞品質,「在女性的沉淪下總有一個充滿罪惡的男人」,電影以此為切入點讓那位關鍵的男人流動於三位女性當中與其建立起密不可分的關係,使得本質女性議題與驚悚性大幅提升且拉大了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後才告訴你凶手就是觀眾從沒懷疑過的他

1140843888_l.jpg

這男人的控制,情慾與欺騙代表著女性人生中對於嫁錯郎墮落婚姻的懼怕,雖然概念上與執行可以說有聲有色的不錯,可依然有著缺點,在於電影賦予真正的主謀沒有提供太多的線索,一部一部動用觀眾的視覺誤導方向,利用剪接或是對話使觀眾產生懷疑,並以事情切入的片面角度加重某方的可疑度,搭建出合理的事件蒙蔽了旁觀者的雙眼,而後轉往角色內心過往的悸動,探索問題與詭異之處,來讓觀眾猜疑「這個人有適當的道理可能是兇手」,觀眾跟著劇情謎底剖析的很爽,但最後主謀卻是一個線索侷限的角色,想一想或許會覺得驚喜,但從頭到尾未將元兇的有機可循一步一腳印的丟在路上讓觀眾找尋「回家」的路線,那這還算驚喜嗎?少了線索便是將觀眾的那份參與感根除,沒有參與感也就不會有驚喜,回馬槍誰都會耍,但要如何在拋出回馬槍之後旁觀者依序回想起因與支線,能找到一個確切而信服的「麵包屑」,才是驚喜成敗的最大關鍵

《列車上的女孩》包裝出的意識涵蓋原本皆無交集的三位女子,共同點就是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問題:有人孤單,心悸著渴望愛情,有人活在陰暗婚姻的過去,性生活不美滿,婚姻不和諧,用一部驚悚片講述婚姻與人和人之間相處的驚悚,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列車上的女孩》多數的場景跟列車無關,這樣取名跟主軸是完美定調了「勇於突破現狀」的意象,而電影為了呈現角色的陰鬱,藉由視覺影像的模糊與滯留和定格呈現出一種迷幻與虛無的情緒,部分粗糙的真實顆粒以及強烈的光影反差,深刻的營造全片驚悚懸疑之氣氛

cfeb864b4258a864b3e823cd8749ac06.jpg

而在其中的手法上,導演賦予的電影語言,讓每個角色都有獨樹一格的拍攝方式,為了呈現瑞秋內心極度不穩定和焦躁的虛幻情緒,使用相當多的聚焦面部特寫和手搖攝影機拿捏角色變化的一舉一動,住在郊區看似過著平靜日子的安娜,則透過玻璃窗的映射捕捉,給予平靜幸福而令人嚮往的距離感,而在梅根黯淡萎靡的表情展露上,則充分利用光影的特色,提點出角色當下的心境,讓臉部帶有陰影卻又同時擁有光亮的色彩對比,一幀一格特有的拍攝方式,成為了直接描繪角色性格的輔導利器

《列車上的女孩》必須承認以一部驚悚懸疑片來說視覺風格著實突出且均勻一致,細膩的聲光捕捉讓觀眾不只一昧的看見角色內心層面黑暗樣貌的掙扎,同時也足以一眼窺視角色們的表面之中仍然存在著崇尚光明的人生寄託

2016042768547457.jpg

《列車上的女孩》主攻著女性崛起的當代意識,拋棄過往,捨棄男人,誰說「公主就需要王子」?因此女性主義觀點強烈而確實的令人撼動,男性的角色戲份都不是很有料,不過注視著電影當中的男性角色,很合理很真實的壞到觀眾席上的男觀眾都會感到害怕,由心可證寧缺勿濫,慎選不到好男人,那就乾脆不需要,導演對於女權的安排在一連串男性罪惡嘴臉的劈腿,性愛與欺騙後給予「重新啟航,望向未來,棄守曾經」的欣慰,女人受的傷害,往往比男人都要劇烈,因此結構到結局上的安排,是男性和女性都能夠感同身受的人生解脫

而至於《列車上的女孩》當中的形式影射,如同反覆乘坐著列車駛向難忘的住家意同糾結著過往,尾端放下心結與戒掉自己的恐懼,隨著列車開往未知而逐漸暗淡的銀幕,則有著展望未來的期盼,另外,劇中在瑞秋獨自坐在廣場面對著三位女孩牽手繞圈的雕像,特寫帶出的影像情感很不錯很有味道,除了暗指劇中本身無太多交集的主人翁都因為生活中的各種人渣而產生交會的連結,也是因為各自希望幸福與婚姻的美好目標,不得不團結一致,放下成見,抵抗外敵(男性),方有展露那美好「笑容」的一刻

d2051833.jpg

泰德泰勒的執導方式,著重在鏡中影像語言的結構,用畫面的暗示與設計準確的帶動情緒與鋪陳,在打造懸疑感的部分,則採取「明顯」型態的視覺暫留營造出處處可疑的懸疑指標,風格十分強烈,儘管女性意識的聚集與發揮不若導演上一部《姊妹》那般輝煌而純粹的紮實,但仍然是一次很好看的驚悚懸疑作品,演員方面的採納也是足以支撐起電影格局的萬中選一,艾蜜莉布朗完全將瑞秋對過去的眷戀,又愛又恨和醉後的迷茫與狼狽詮釋的絲絲入扣,質疑的貫徹影廳終期精彩

蕾貝卡佛格森依舊美的迷人,做為一個充滿母愛的母親,擔心孩子的緊張與恐懼刻畫深層,海莉班奈特的角色本身遊走於情慾,幸福和迷惘三個階段不斷流轉,卻始終找不到一個定位,將早年的傷害掩蓋於內心,完全迷失人生方向的空洞與糾結表現的好是精湛,甚至將角色已經放棄人生甘願淪為挑逗與發洩的情慾管道隱晦的展現出強烈反向自我認同的沉淪,除了心痛外還有一層永無止境的心酸,不過海莉班奈特裸露犧牲的層面也算是挺大的,背部全裸,臀部甚至正面露點也有,性愛場面也大方俐落的激起了觀眾的火熱,真的是太養眼了

activities_i_4_2596_1474520834-1.jpg

《列車上的女孩》以懸疑驚悚片的架勢鼓吹女性之間的團結,不要受到男人惡質的影響與利用而分化,分別使用三個女性的視角探討各自對於人生的意義,中心概念確定之後再以事發與撲朔迷離的案件做一個擴散意識的包裝,藉此帶出女權議題,光是這點已使人嘖嘖稱奇,處理手段與蒙太奇編排稱得上相當厲害巧妙

《列車上的女孩》其情感層面,婚姻問題,女性情慾都適度融洽的拋出種種的自我議題,還真的很認真的在懸疑片中經營了起來,著實將驚悚作品帶到了與眾不同的境界,突破些許懸疑片的既有框架,除了峰迴路轉,抽絲剝繭的娛樂性之外,反向思考後其實《列車上的女孩》擺在現代,也很發人深省,女性始終都不是男性的依附,自視甚高的男性們都給我閃遠點,就如同結尾的一劑權勢反擊,性別高度瞬間交疊的輪替交換,簡直大快人心

maxresdefault-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