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8.jpg

攻殼機動隊 | Ghost In The Shell

科技使於人性,但一直都會如此嗎?人性的確之於科技,日積月累的研發,探索,也只為了人類文化與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挺進未來的成長,給了世界進步,便利的可能,可若從反向看來,擾亂了自然鏈,「科技亦必定將會毀滅世界」

上帝總是不斷的賦予物種不同的未來,生命自會找到出路吧!沒有摧毀又何嘗有得我們的自視甚高,確切的看來,隕石撞擊促成了恐龍時期的一次大滅絕,輾轉來到了我們人類的世代,演化至今,「科技」或許正是那個試煉,頂替了隕石的位置,讓人類付出代價之外,再一次的迎來自我毀滅的世界末日

photos_10666_1460690708.jpg.thumb.jpg

科技使於人性這套自我安慰好給人類凌駕於權力的腐敗與墮落一個合理藉口的說詞,早已不管用,對於人性,科技慢慢的不再只是為了提供給人們另一個優質生活的選擇,而是為了欲蓋彌彰的掩飾自己貪婪的罪惡與人性資本的權力擁有,科技的價值看在人類眼中一旦沒有了價值就只是工具而已

一如《攻殼機動隊》當中,狠心踐踏人權的表現,惡意對青少年做實驗,只要失敗,就不顧死活的隨之丟棄,本該立意在維持人類長久的存續,因為產品實驗性,反倒犧牲了百來人

photos_10666_1474532281_2b663f7d7fd14664708886c1c8934a88.jpg.thumb.jpg

另一方面從肆意抓取流浪青少年進行實驗而非有權有勢之人這一點做賞析,正是一窺人性惡質的資本心態,青少年沒錢,就被科技公司可拋棄式的利用,生為人的基本人權順勢蕩然無存,在這一飽受金錢誘惑的時代上,企業家眼中對「人」的定義,就只剩那些所謂有權有勢的人了,科技帶來的是福,還是禍,隨著社會變化與科技演變,也已經沒有人可以果斷定調了

1995年的原版動畫《攻殼機動隊》,處於那個絕大多數科技仍是一場夢的年代,利用前衛性的思想,將科技領域與思想帶往了更為艱深且超乎想像的領域,2017年由好萊塢帶來的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相隔22年,當初使人如夢似幻的技術多半都已然能夠看見一絲絲的端倪,加上電影電腦CGI特效的妝點,因此看在現在的《攻殼機動隊》,那股天馬行空的形式,可能早已沒有與年代相互沉澱的經典性

photos_10666_1474532287_5eab91d8bc3c71a490db8f4b49f6cba3.jpg.thumb.jpg

不過2017年《攻殼機動隊》其實還是有個好處,就是真人版的優勢,許許多多的技術於20年前用真人難以表現,但也正因為現在的技術成熟,用真人表達反而較寫實亦能更加使人融入並且再一次的感受到那科技之於靈魂與肉體思辨的自我認同,進而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在《攻殼機動隊》裡,除了看到人權,科技與貪婪的醜惡交織,這些卻也不過是在平凡如今的表面意識的劇情批判力

《攻殼機動隊》能夠一躍成經典不是沒有原因的,那些輔以佐料的驚人世界觀的視覺設定,再再以更為深層的「靈魂」命題塑造未來無限可能當中的一絲倫理辯駁,全都對人類的過去與未來提出了一層又一層的魂體爭辯,無疑能夠成為人類從當今跨越到未來的一部考究佳作

photos_10666_1490579317.jpg.thumb.jpg

探討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電影多到不勝枚舉,但於《攻殼機動隊》,最主要想深入探索的則是「靈魂」,《攻殼機動隊》的英文片名是「Ghost In The Shell」,從字義看上來便是意指「驅殼裡的靈魂」,但什麼又是靈魂呢?倘若性靈與機器在不久的將來真能合而為一,主導的究竟還會不會是我們的自由意識,亦或者將會全權受到人工取代

觀影過程中想了又想,發覺這真的是個悲哀的人生,上一回我們曾經還是擁有靈活與自主性的軀體,下一秒卻成了半人半機器的生化人,不自在的格格不入之外,彷彿人生也不再是自己的了,究竟將一個人的意識與大腦保存下來並套入在一個人造軀殼當中,你還算不算一個「人」呢!那一句「靈魂仍然屬於你」的蠢話,變成了科幻片探討皆通用的騙術,機器軀殼能夠藉著靈魂(大腦)的注入有了嶄新的世界與存在的意義,靈魂獨留於一具毫無感受,不是自己的軀殼上卻終究只會迷失,我想肉體與心靈始終是相輔相成,無法分離,缺一不可的吧!

photos_10666_1490579299.jpg.thumb.jpg

《攻殼機動隊》本質上對於各項未來亦或是人類渴望藉此延長生命保固的前衛概念與技術革新,拋出了一種又一種的高端概念,關於仿生義肢,電子頭腦,光學迷彩和腦對腦載入交流等科技的構想,誰說這一些科技都不可能實現呢!現在或許只能夠是科幻作品表達靈魂個體的包裝素材,但在未來,這些恐怕將不再只會是外包裝而已了,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體」,畢竟在科技如此發達便捷的現在,AI等機器人幾乎已有問世的一日曙光,很難說的是,還有什麼是人類不可能進入的呢!但在深入探究之前,我們要用何種心態以及我們面對著什麼,想必更是最首要理解的重點

縱然原著擁有相對厚實,前衛的科技展現與文本依據,但這次由好萊塢操刀的跨國翻拍,特別的是原作者也於片場擔任監督一職,原本以為能夠有一絲對於故事或命題的突破,可製作團隊似乎還是見識到了自己的短處,台詞與理論擁有自知之明的改編寬度,可以見得真人版《攻殼機動隊》在敘事上顯然略為保守了不少,一部分是好事,在不得罪原作粉絲的心情上,除了致敬也為電影風格與影像打造另闢新途徑,卻也是壞事,過於保守的拘泥,難以跳脫框架,喪失了自己可能融入的其餘訊息量與議題的可能,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念頭,反而錯失良機,充滿限制的隔閡與綁手綁腳,都讓《攻殼機動隊》只能成為一部「還不錯」的作品

photos_10666_1474532285_d2f56a58757969f6210eb7b7ce0417a0.jpg.thumb.jpg

另外在《攻殼機動隊》的主線編排上,圍繞的是追捕目標罪犯以及公安九課等人的角色塑造,混雜著雙線交軌,也使得電影偶有重點失焦的狀況,所幸未很嚴重,然就支線零星,多半環繞於主線輔助的設計剪輯來說,時間感覺過的確實挺快,加上格局也並非很大,給了《攻殼機動隊》一個成為小而精實科幻作品的契機,當然前提是不要拿來與1995版本做比較,否則就會見識到在改編的範本對照上甚有不小落差

不再那麼深奧燒腦,把概念與命題的輿論極簡化,卻也不是一部動作爽片,劇情則又稍嫌帶的太長太冗,導致前半段果真有點乏味,但倒也因此使得本就鮮明獨特的視覺效果變得格外突出,倘若去掉了《攻殼機動隊》的外在「軀殼」,其內心的「靈魂」呢?其實就跟好萊塢一般的電影公式類型沒有太多的差異,《攻殼機動隊》儼然可以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版本的警匪電影,但不得不說那些對未來,人本的哲學色彩,就算不深刻至少也起到了點綴的作用,讓電影不用只是一般的動作片,而是真正有意窺探些科技理論的警世科幻作品,只是這些大哉問的空拋球,接的不夠準也實在不夠聰明就是了

photos_10666_1474532289_06b9935047525d879603239bc0e08474.jpg.thumb.jpg

由曾經執導過處女作《公主與狩獵者》的魯伯特桑德斯擔任《攻殼機動隊》的導演,起初難免有些擔心,畢竟《公主與狩獵者》著實不盡理想,但這回操刀於《攻殼機動隊》,手筆掌握看似成熟許多,雖然大致省略了不少明明能更為深入探索的大腦,記憶,靈魂之於身體的文本深度,除了保留好萊塢一貫尋找與迷失自我的固定議題外,將那些原版更外放前設的結構與精華多半簡化成了點到為止的「劇情工具」,這部分實在最為可惜

倒是桑德斯在《公主與狩獵者》當中最精最細的美術視覺打造來到《攻殼機動隊》運籌帷幄的向上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世界觀架構,未來城市高科技卻稍嫌擁擠的貧富差距之設計,宛若日本結合香港的亞洲感強烈,而每一顆鏡頭,每一幕運鏡,時而以適量的慢動作堆疊力與美,機械與靈動的對比,衝突與美學,就算是致敬也好,你仍然會徜徉在唯一不輸原版的高藝術性世界觀中無法自拔的好是迷人,憑藉精準技術的特效打造呈現真實度極高的科技感,以假亂真,虛實交錯,時代與世代間的軌跡,彷彿就在眼前一般,那樣的美麗,卻又帶來了滿滿不人道的驚心動魄,令人憧憬但也不得不畏懼,著實的「反映」,是電腦特殊效果揮灑於筆下那專制著警示根基的影像哲學

STcvM7E.jpg

史嘉蕾喬韓森擔綱主演的生化人--草薙素子,只能說她確實真的足以匹配這樣的一個角色,神韻抓到了,在機械感與人性刻意扭曲不協調的肢體及拉扯上的情緒揣摩亦是相當精準,於打戲的設計上則不改女打手形象的俐落與帥氣,找尋真我,質疑與迷惘的角色設定,經由史嘉蕾的演出,到尾聲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心碎與鼻酸的令人動容

皮魯艾斯貝克飾演的巴特,是《露西》之後第二次與史嘉蕾合作,在《攻殼機動隊》當中壯碩但溫柔的色彩特質,很是迷人,北野武整片以日文說話更添一襲霸氣與威嚴,茱麗葉畢諾許的戲份,比起《哥吉拉》相對厚實許多,同樣推進劇情的關鍵走向,在《攻殼機動隊》的運行也大不相同,照樣一出場便緊抓眾人目光,儘管配角群的描繪太過龍套零散,沒有太多的交集與琢磨,但該有的兩三位主配角都有所給予相當亮眼的人格特質及情感表現,演員部分可以說也是《攻殼機動隊》裡最使人滿意的部分

photos_10666_1474532283_19d4a52bc77b943769223407771ca22e.jpg.thumb.jpg

未來科技電子義體的應用,靈魂與肉體可以分離再造,你的心靈又可否繼續保有那一份真誠,相較於原版的博大精深,2017真人版用畫面演示絕大部分的議題細節給你自己感受,將情緒全權放在當你不在是個「人」的時候,如何放下一切枷鎖,只願成為自己身靈的主人,因此真人的《攻殼機動隊》,更著重的成分其實在探討的重點是放在自我認同,對生命,靈魂以及自身的質疑諸多議題上面,該如何在這個大世界,科技與血肉混淆,抽去的心靈,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藏身處

《攻殼機動隊》真正講述的是電腦程式或是生化人有自我意識,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爾後再附以自我認知,挑戰人神模糊界線的虛實定位,並為之深層的牽動內心,那扎實屬於靈魂的本質,以往的人類,數次挑戰上帝的寶座,《攻殼機動隊》不斷拋出的大自然倫理添加後生物種演化的種族型態變遷,一顆顆正逐一實現的夢想,卻也潛藏了更為龐大恐慌的問題,重點是,人類真的可以取代上帝,成為生命的造物者嗎?當代科技的蓬勃發展,似乎面對著《攻殼機動隊》中的高度效果與科普,也沒有不可能成真的未來了,遠端著1995年《攻殼機動隊》的初來乍到,各方面皆前衛超前的世界觀架構,實質上用高標理論講述了最為基礎的普世價值,無不帶有大量對人類,科技與自我的深誨批判性存在

photos_10666_1479090252_93de2b5d000dd49f9835da8df3887d24.jpg.thumb.jpg

最後終究是老話一句,可惜的依然是《攻殼機動隊》的精髓--「如果大腦還是你的,但軀殼成了機器,那麼你還算是人嗎?」這樣不管何時何地,面對自我心靈及癥結皆可套用的存在意識,原版運用外包裝的痛苦與掙扎將之發揮到了最大值,真人版卻簡化的太過細微,也未有留白之處使人感受其中擁有的拉扯與掙脫等可能性情緒

好萊塢的《攻殼機動隊》,離那般可遇不可求的原版神作,還有好大一段的距離,至於現在的「科技使於人性」,到了未來會不會真如同《攻殼機動隊》概念的狀況反制變成「人性使於科技」這種違反自然排序倫理的常態,則依舊是電影表面一再丟出並值得觀眾反覆省思的科技發展論

photos_10666_1479090254_4f5289a861f7609fa0c9513d448ff4b2.jpg.thumb.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