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YU6MbZS7mCKqXDkmr5-1088x1554.jpg

牠 | IT

史蒂芬金叱吒恐怖小說界不必多說沒看過其小說想必也曾在電影圈聽過這號人物,因為史蒂芬金的作品觸及好萊塢影圈的程度亦是居於頂冠,電影至影集題材改編絲毫不勝枚舉,台灣目前的檔期安排,光是改編史蒂芬金暢銷小說的作品就有兩部,即是上週的《黑塔》距離了一周與《牠》的票房廝殺

不過比起整體性缺少完善創作的《黑塔》,《牠》的製作與改編明顯鎮密細膩的多,情感更具張力也執行的更為完整

photos_15292_1504686757_a160692edffcf0bc804fab10a0f76fdb.jpg.thumb.jpg

《牠》在精神塑造上不止擁有史蒂芬金的招牌驚悚和詭譎恐怖,同樣也保有史蒂芬金的人文關懷溫度

應該這樣說,《牠》本身其實是一部以劇情面為重的青少年式成長電影,恐怖驚悚的潘尼懷斯則是為輔,目的便是激發每個人心中各自無法觸及或深埋的陰影恐懼,並一點一滴的迫使人勇於去面對自己的弱點,如果是恐懼,就戰勝他,如果是揮之不去的後悔與陰影,就放下他,唯有跨越「心理」那道門檻,我們也才能夠真正成長

photos_15292_1503895827.jpg.thumb.jpg

早在全球上映之前,《牠》的討論度一直都不在話下,不少宣稱今年最傑出恐怖片的捷報紛紛席捲,正式看完後除了確定《牠》確實是今年最傑出精湛的恐怖片之外也明白了他為何能夠是最棒的恐怖片,或許有的觀眾不贊同,心裡想著電影又沒拍的那麼可怕等深覺過譽的思想

但我自己是由衷認為這是宣傳因子造成的「期待錯誤」導致,《牠》之所以可以達到如此高度並不是編導有無刻意的驚嚇為之(事實上是沒有),如同上段所言,電影本身是關於青少年的自我成長故事,而最根本的「恐怖」是輔助孩童們化悲憤為希望,化恐懼為力量的催化劑

photos_15292_1490845826.jpg.thumb.jpg

從概念上與劇本發展上來說《牠》完全跳脫了近年恐怖作品近乎必備的公式(郊區,驅魔,專職嚇人等等),迎來的是蘊涵能量,集結細膩敘事,潛藏恐懼,青少年成長,面對的社會目光與世界病徵多樣化元素的深厚文本,是一部更能夠有所共鳴的恐怖驚悚類型作品

如果真的只想要感受驚嚇,那《安娜貝爾》著實適合的多,但倘若喜歡的是驚嚇之餘也有所內容,命題與想法得以觀後思索的恐怖片,《牠》便是近年來最獨特的存在

photos_15292_1503895952.jpg.thumb.jpg

史蒂芬金的作品,總是對於關懷社會上的局面與問題來的刻劃深重,恐怖驚悚就只是一個包裝並完整大哉問的元素,人才是史蒂芬金強調的問題所在

而《牠》透過編導精心策劃的設計與敘事,幾近漂亮的移植了史蒂芬金百分之百的想法,從最初的緩緩帶領,一點一滴拓展每個角色的未曾謀面到相識相惜,直至情感面與內心的轉變,皆成功於時時刻刻勾勒著觀眾不安擔憂的情緒起伏

photos_15292_1503895945.jpg.thumb.jpg

電影片名的《牠》,「IT」的象徵是什麼呢?最早普遍的認知應該直接會覺得其代表的是不確定物種的「潘尼懷斯」,不過這卻只是這一個片名所描繪的其中一個意思,「IT」最主要表達的是所有人心中,亦是「潘尼懷斯」做為武器與食物的“恐懼”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牠」,看似弱點但如果你肯於接納這樣的恐懼,勇氣就會使恐懼化為你最大的力量,這是《牠》所提供的偌大命題與主旨,說起來簡單,要克服倒不容易,所以《牠》以「潘尼懷斯」的壓迫與主角群的與之抗衡慢慢演示給觀眾欣賞,你不會是孤獨一人,再大的困難只要你抱持「希望」,一點一滴的突破,恐懼將不再是你的侷限,而是你最堅強的護盾

photos_15292_1503895836.jpg.thumb.jpg

既然《牠》以青少年為主要敘事重點,那青少年時期所必經的一舉一動自然成為處理焦點,包含霸凌議題在內,也讓恐懼如影隨形的到來,瑞奇的幽默口吻與姿態點綴確實給了電影幾時許的輕鬆時刻

但電影的文本從來就不那麼輕鬆,可怕的也真的一直都是「潘尼懷斯」嗎?讓孩童擁有恐懼,我想大人自有很深的責任,除了純粹對某些事物懷有陰影恐懼之外,《牠》當中的家長大人性情也皆是陰森古怪,有的刻意限制,有的保護過度成謊言,更不用說那最明顯的便是父權結構與輪轉最直接了當的駁斥

photos_15292_1503895855.jpg.thumb.jpg

七位小孩,裡頭擁有一位女孩,除了靈活了青澀春暖的花樣年華,貝芙莉無疑更是全片的重點角色,在一場牽動團隊核心的戲我們也才能明白,她是清流也是主事人,不止再再證明同年齡的小孩裡女孩確實成熟的多,而她的恐懼比其他人單純的多卻相對也理應是最可怕的「社會眼界」

的確,女性所處的地位往往是受擠壓來的居多,唯一懼怕的僅有那恆久的父權陰霾,她的父親不止邪氣十足亦有戀童症狀傾向甚至多方限制貝芙莉的活動,貝芙莉就是編導精心安排譏諷父權欺壓結構,並且勾勒出普世覺醒的女性意識,浴室血爆的那場戲,硬生生的以畫面就可完全表態女孩面對生理情況與初嚐禁果的懼怕,是一般男性看不見也體會不到的生命歷練,貝芙莉的父親進入浴室什麼都沒看到就是一次無感無視的影射,是父權不成文的打壓與踐踏下的可怕

photos_15292_1490845842.jpg.thumb.jpg

而普世女孩的性別平等則顯現於青少年的愛戀之題,同樣也是一次既溫暖卻也「情場無情」的故事線,有人仰慕卻避不了總有的失望,小班飽受欺凌因為一次偶遇同病相憐的貝芙莉給予安慰而產生愛慕之情,但在人人都能夠選擇所愛所屬的平權時代,即便小班寫得情詩確實觸動了貝芙莉的少女心靈,她時刻到了仍然選擇擁抱比爾

這一刻觀眾席上笑聲此起彼落,我想眾人這樣的情形代表編導欲意傳達的想法觀眾也感受到了,觀眾會笑無非是因為社會的冷酷以一種幽默的方式浮現在銀幕之上,外表的第一印象勝過一切,不過在講求平權的世界中,當然這照理來說也可以是一種反諷,男性都可以重外貌為首要,內涵為其次,女性何嘗不能夠如此呢!

photos_15292_1491982799_7b63f2196a5c6f49b6e552367991c016.jpg.thumb.jpg

不愧是史蒂芬金的經典小說,內容很有力道之外各方面的展演亦都面面俱到各個兼具,在80年代那個尚很含蓄的年代,《牠》不止恐怖還充滿高端的前衛思想

電影的架構在事件當下很恐怖,但並無意刻意的搞出驚嚇,於起頭便採用分支敘事紛紛用不同的詭譎意象帶出每個角色心中不同的恐懼姿態,闡述手法既吸引人也毫不破碎相當鎮密,其後再將所有角色完整連結齊聚一堂,抵抗漠不關心的罪惡社會,憑藉著彼此的友誼,團結一致的擊退「恐懼」,最終將「魯蛇(LOSER)」幻化為「摯愛(LOVER)」

photos_15292_1503895970.jpg.thumb.jpg

《牠》在成功的精彩背後擁有經典小說的基底支撐,除此之外絕大多數必須歸功給一同為本片盡心盡力的幕後推手們,編劇的實力延攬了小說的精神主軸,細膩鋪陳的抽絲剝繭,畫面驚悚造型可怕之餘也有諸多的文戲值得細細品味與思考,不走俗套的純粹驚嚇,於文本上的編排讓這些驚嚇都有了更大的意義

導演安迪馬希提的《母侵》我是沒看過,但這不礙於欣賞安迪塑造《牠》的風格中除了詭譎,怵目驚心外,對於大社會或孩童的小型社會(家教與學校)都有各種精彩的前後呼應之描繪,攝影運鏡上也都充滿了「感覺」,朦朧的青春情誼就使用平淡抒情的配樂與柔亮的色澤打點,黑暗的恐懼與驚悚之處便以高亢快節奏作曲襯托,畫面的影像轉以暗為主並用扭曲與歪斜其鏡頭捕捉營造視覺異色氛圍,各方面的完整與周到,著實令人愛不釋手

photos_15292_1504082590_fb93f2d2e5a7b8399998c004f09e0083.jpg.thumb.jpg

演員的部分,比爾史柯斯嘉斯文帥氣的外表下化起妝成為吞噬恐懼的小丑「潘尼懷斯」,簡直一個微笑就可以讓人全身不寒而慄,每一個細節與動作都演成了精,忠於馬戲團歡樂小丑的些微儀態形象更凸顯了潘尼懷斯高反差的邪惡驚悚,全片的靈魂比爾史柯斯嘉可說是好極了!

而小演員這一塊,絕對也是拍案叫絕的不可或缺要素,每一位都討喜的可以,這七位十來歲的童星演繹各自的恐懼與個性皆有其鮮明又傑出的個性特色,私底下的互動有的白目,有的憨厚,有的深陷創傷之苦,卻因為相同的共同點集結唯一催生友情也為了其他的弱小挺身而出,面對恐懼時的團結與情誼大噴發,亦充滿溫暖的光輝,沒有永遠的恐懼,只有不斷逃避的自己,我們擁有的一切才是我們最大也最珍貴的武器

photos_15292_1503895843.jpg.thumb.jpg

《牠》的格局挺大,擁有相當豐富的敘事文本與探討議題,從青少年的心理到世界大同的焦點變遷,帶到了之外也毫不馬虎的給予偌大描寫,囊括「童年創傷」,「社會價值觀的陰暗面」,「種族」,「性別」,「霸凌」等寫實因素,再加以利用”潘尼懷斯“的降臨放大這樣的恐懼根源,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內心的心魔

《牠》蘊涵各種不同的情緒精華,恐怖,勵志與幽默的移轉拿捏妥當,不僅貼近人心,同時也會持續的投射出自身的情緒並於散場後設身處地的去思考我們身邊的種種病徵,《牠》的好看與喜愛是離場後會於每個人內心滋生後勁的絕妙情感,從如詩如畫的城鎮風光窺探人心罪惡與恐懼的一體兩面,既是恐怖亦有唯美溫暖的小巧時刻,《牠》的精緻,鎮密,細膩與引人入勝的傑出劇本,我想最後的總和就是這樣,完整厲害的塑造了一部具有致命魅力,用恐怖引導青少年成長的精湛佳作

photos_15292_1504082598_b8f577f7d03f324a3abf9758ffaf67a7.jpg.thumb.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