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YZDDjctlS6u3UMHJu3X-800x1142.jpg

從前,有個好萊塢 | Once Upon A Tima In.....Hollywood

精彩絕倫,昆汀塔倫提諾的作品片長動輒2小時半至3小時之間,觀影過程卻總是時光飛逝,第九號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依然是一部這樣的長篇史詩出色之作,長度很長但每分每秒都駐足享受

而昆汀此次藉由沙朗蒂謀殺案的骨架,架構出了60年代美好又殘酷的好萊塢心酸血淚與階級差異,黑色幽默的去親臨演藝路上的折磨與哀怨,想要一笑置之,昆汀又總擅長抓回那刻的真實性,幽默反而大力襯托了角色底下的無奈和擔憂,電影也描繪假想了一則「once upon a time……」的好萊塢童話,只是這童話,有天真、血淚,更多的是黑暗,可在虛擬已經無法比現實的慘案更為黑暗的如今,《從前,有個好萊塢》的另闢蹊徑,就顯得溫柔的既浪漫又美滿

image-asset.jpeg.jpg

昆汀對曼森家族謀殺案的受害者及連帶殺死的60好萊塢最大的敬意與希望,都在《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結尾開了必備的暴力血腥美學之際也迎來了最豐沛的情緒和意想不到的結果,確保電影不要重蹈歷史恐怖的覆轍,也確保兇嫌能在當下獲得最痛快的制裁,瞬間,《從前,有個好萊塢》成了昆汀的圖畫天地,在各方各處填入了自己的理想,《從前,有個好萊塢》正是昆汀的「what if……」展現

沙朗蒂的謀殺案如果是60年代的關鍵轉捩點,那電影在這之前,則用雖然分散不一致性的非線性敘事論述有關聯與沒關聯的角色,但昆汀依然透過調教出的沉穩紮實之演技、黑色幽默和大量對白形塑故事基礎推展和人物背景動機進行整合整體敘事角度的輪廓,使得電影本身早已穿透出超越影像的故事格局,並且解構與還原6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知識、演員、作品並延伸出幕後的困頓與灰暗去突破了各種可能,也玩味了一切精髓,沒有一個特定的核心依然精粹,我想也只有昆汀辦得到了

jYLreUCmQ4JlTON1Ggvc-2700x1800.jpg

電影中針對戲中戲的詮釋張力獨特性、嬉皮文化的帶入和詭異氛圍塑型、意外拜訪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步步驚心又不可預期的心理驚悚、輕快且瀰漫濃厚復古味的場景轉場以及恰到好處的配樂提韻味,更不用說收束整個分散故事線與角色連結的片末20分鐘完全放開的昆汀式血腥暴力與過癮暢快,那將是繼《惡棍特工》你再次看到世間痛恨之人被虐到死後情不自禁流露的愉悅和爽快,這些橋段的精心設計混著昆汀獨特的血脈,正式迸發了各式各樣的精彩創意

但順帶一提,昆汀其實是以思想扭曲的嬉皮人說出「殺那些在電影裡教我們殺人的人」來開啟尾端的最高潮,這一席話反而是有目的性的進一步使人思考,或許也是昆汀針對自己風格的自我嘲諷,因為昆汀少不了血漿,可昆汀的血漿卻也常常反映了我們對暴力的慾望和渴望,人的其一原始因子或許或多或少,仍是嗜血的吧

NOHVmDAEPXW0mqoAB5bX-1080x720.jpg

莎朗蒂本該是好萊塢的明日之星,卻只在美貌被見證、演技實力還等待被看見之時遭遇此等不幸,恰巧的後來美國廢死的決策讓兇手查爾斯曼森等人後來入獄也依然惹人悲憤的活躍於獄中,儘管無期徒刑也差點好一些受假釋,還是因沙朗蒂的母親公開抗議美國的矯正體制成功修法,才終始受害者的心聲更為的被保障亦讓曼森一輩子老死在監獄,只是,曼森等人雖然在監獄,但在殘殺那麼多人後自己卻能在監獄安詳死去,我想這都讓後來成為電影人、熱愛電影的昆汀塔倫提諾心中有所不平,構成了童年歷史的深刻遺憾,於是《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個建構在核心歷史間的虛構故事,對真實的歷史,昆汀予以去修正,甚至是採取了否定的方式作結,原因就是希望不要有這樁憾事的發生,因此結局背離史實的大翻轉,撞上曼森等人的變成了克里夫布茲和瑞克達爾頓,並在一陣對峙以後讓克里夫布茲帥氣流暢的驚悚又血淋淋的痛宰了曼森一行人,黑色幽默的而呼應瑞克成名代表作的方式讓瑞克以噴火器焚燒了其中一人

本是象徵好萊塢血淚的瑞克和克里夫,頓時的在昆汀的想像收尾後,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銀幕英雄,而這對英雄,痛快的解決了我們的萬年遺憾(看著曼森一行人跟著慘死),在稍加了解真實謀殺案的情況下看完《從前,有個好萊塢》,成就了電影在現實仇恨的渲染裡更為熱血噴發的最後一鏡之溫柔,而原本歷史中被殺害的沙朗蒂及腹中的孩子並未在電影結局遇害,最後甚至以沙朗蒂、其丈夫和友人表達安慰和鼓勵的方式透過溫暖的雙手迎接瑞克達爾頓到他們的住處作客小聚結束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幕,從此看得出來,昆汀(當然還有我們)期許那段歷史從來就沒有發生,如果真發生了,那就應該是以《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結局那樣收場吧!我想,我們無法安然給予沙朗蒂的那份溫柔,昆汀都以《從前,有個好萊塢》替我們做了最好的送別與致敬

25qy5r4pSRbZc3UKlyj2-1069x720.jpg

昆汀塔倫提諾戲謔嘲諷的口吻仍舊一展於《從前,有個好萊塢》之中,招牌的跳躍剪輯、非線性和伶俐的碎嘴以及惡趣味一刻都沒有少還讓電影加倍精彩,書寫角色和台詞俐落以及暢快的犀利張力,每一句每一字每一顆鏡頭依然是直直劃進了角色和觀眾的心深處,電影好看極了,在不失昆汀注入滿是對電影的愛和風格裡頭,又有充足的娛樂性與精彩飆戲提供大快朵頤

事實上,電影的敘事屬無一固定主軸、分散且一樣以台詞和角色為重,跟多半昆汀作品一樣其實始終很看人胃口,看不慣的也必定覺得它有著鬆垮、漫無目的和冗長的內裡,只不過比擬起《惡棍特工》或《八惡人》,《從前,有個好萊塢》相對已經做出了易入喉的調劑,或許說是昆汀作品中少數一貫風格卻從頭到尾都有點娛樂性的電影了(就是有點),但看在看得慣的人眼中,160分鐘的片長盡在昆汀終究迷人的影像和優秀完整的角色塑造與翻轉之間飛快溜走,貌似落落長的台詞、沒有用的贅戲,在昆汀堆疊最後的高潮到來之時則顯得了環環相扣充滿意思、巧思與意境,極其細膩勾勒角色及各層問題的淋漓展現、表達至深的熱情、幻境與國土,而我們呢!皆得以輕易徜徉在他的童話、沉浸在他的想像,那有著超脫一切世俗的瘋狂世界,徹底的呈現出顛覆歷史的美好安慰

fvavLuMjK2xeueY8fZ0L-1080x720.jpg

昆汀本就無意真的重現甚至改編沙朗蒂的慘劇,相反的,他利用自己的敘事語言,把建立在這個慘案下的架構創作變成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是童年使然、是熱情依歸,也是渴望的重現

他不要沙朗蒂再次的死亡,亦不想要60年代的黃金好萊塢一併的逝去,因此,昆汀塔倫提諾這封獻給好萊塢和洛杉磯的情書,保留住了60年代的美好,用血漿爽快制裁了迫害殺死沙朗蒂和60年代的惡人,《從前,有個好萊塢》施展典型的昆汀作風,以血腥寫成了一首詩,而這首詩,溫柔記錄了我們曾經擁有的與失去的美好,昆汀呀,溫暖又浪漫的,再一次讓我們著迷

a775J9BZ0YDzN6E9949b-1069x720.jpg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與布萊德彼特是電影最主要的核心人物,分別詮釋了極度沒有自信心也缺乏安全感的演員瑞克達爾頓,以及瑞克達爾頓身旁忠心、身手矯健但無奈無人賞識,流言蜚語還漫天飛揚的特技替身克里夫布茲,瑞克達爾頓自覺演藝事業正逐漸走入下坡,可是他仍然渴望獲得大眾的喜愛、認同和一個安定的生活,幾場戲中戲、對白對談和自怨自艾歇斯底里的崩潰式自言自語吐露苦水,在黑色幽默使然的昆汀手中總有幾處自嘲好玩又好笑,但在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詮釋下,體現了演藝圈的酸甜苦辣

追逐名利是必然,因為沒有名聲在演藝圈也就意味著退場的倒數,所以即便是急著證明卻不斷忘詞的自責及憤怒,到同台一部電影的賣力演出而被小女孩童星鼓勵和肯定,那種小小的認同,都值得高興喝采,跟瑪格羅比飾演的沙朗蒂在戲院一場戲能夠對照著看,瑞克曾經成名,沙朗蒂的演藝人生才正要開始,沙朗蒂看著仍青澀且不夠紅的自己演出的小角色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她感受著那種氛圍,已是心滿意足

MAG-13-19-Tarantino-SS05.jpg

瑞克和沙朗蒂分別懷抱著重返榮耀和只希望觀眾能享受她的表演等南轅北轍的體認心境,讓兩個角色便各自代表了演藝圈舊鳥菜鳥的輪替之殘酷,時刻都有人被取代或淘汰,有人紅不起來、有人退燒的快,更有人才華未被看見一世默默無聞

正當昆汀設計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所象徵的演藝圈面容之時,布萊德彼特當然也有,他飾演的角色就是好萊塢幕後辛苦卻總沒有名分的替身演員(或廣泛的所有幕後人員代言人),雖然壞名聲無中生有傳的一塌糊塗,以至於最終連個特技演員的工作都沒有只能跟在好友瑞克身邊當個忠心耿耿的夥伴,但克里夫仍是努力紮實的在好好的過生活,昆汀塔倫提諾於小細節隱喻與影射的表達手法上,為三位主要角色寫下了既真實卻也極討喜的人物樣貌,一一描寫三人的日常點滴推動故事發展,讓觀眾一步步的看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並深深體會到相關工作者光鮮亮麗外表下經常被忽視的哀愁和隱憂

a79db6dd-9096-4b44-9b79-dcc2f7be36bf.jpg

只要有人欣賞,快樂可以很簡單,但沒人注意自己之時,心驚膽跳的追著夢想則就成了盡顯了人生百態的未知恐懼,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夢想,但如果你夢寐以求的小天地不願接納你呢!

我想,這之所以就是這三人在《從前,有個好萊塢》裡能夠如此迷人的原因,因為有一個那麼深刻血淋淋的寫實曲線編排,昆汀藉由他們的故事,也吐露了夢想適當的拿捏與取捨,對於堅持、懷疑和愉悅的各種展現,無一不更為的令我們尊敬這群創作者的勇氣與精神!以一部電影,向各位廣大、正處於逐夢路上的親朋好友一個深深的行禮,堅持不容易,但堅持之後,回報才得以一展它的可口與甘甜

20190724233353_90.jpg

《從前,有個好萊塢》的演員群表現皆是個個精彩,真正的主角只有兩位(瑪格羅比算是對照象徵形式的主要配角),無庸置疑,電影最帥最猛的角色,給了布萊德彼特,沈默寡言卻霸氣滿溢,搭配生性同樣強悍的寵物比特犬分別血腥打擊撕裂曼森家族成員的高潮橋段更是使人大呼過癮,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再次揮灑渾然天成淋漓盡致、喋喋不休又瘋又狂的細膩狂暴之演出,看的是非常享受又因角色底下設定的反差引燃的不自覺笑料而捧腹,瑪格羅比的戲份雖然相對來的少,實屬稱職的穿針引線之角,但昆汀同時也沒有虧待任何一位配角,瑪格羅比在詮釋沙朗蒂有些飄飄然、空靈但也熱愛舞動身子狂歡的優雅氣息裡頭不時添了個靈活的人物律動層次,除了瑪格苗條的身材線條和美麗臉龐極其迷人之餘,她也真的將沙朗蒂的典雅且柔美的形象一一展現而出,無獨有偶的建立了三個極為討喜的魅力角色

另外,其他也有不少的大卡司客串飆戲,提摩西奧利芬、達科塔芬妮、艾爾帕西諾和寇特羅素等等,基本上戲份都不會超過他們出場的那一段和那一個場景,但他們的串場卻也絲絲點綴了作品的復古原味能量,恰如其分絲絲入扣就算只有客串依然不馬虎的演出掌握,在達成了必要的敘事之際,幽默的依稀釋放、火花延燒的精準對戲,都替《從前,有個好萊塢》補足了更多的亮眼看頭,整個電影,就是個豪華的觀影饗宴滿漢全席,飆戲看到飽,聰明對白變得進一步精粹,每分每秒皆是目不轉睛的紮實

HO2XUm2GlMYO443aPG3k-1080x720.jpg

以沙朗蒂謀殺案作結,延展了前半部的好萊塢浮沉史來訴諸創作者不如意的各項築夢心境,輔以昆汀獨到的特色,讓電影就算沒有一個真正的主線核心依舊把玩的好看精湛

而愈是透徹明白沙朗蒂謀殺案始末與影響,愈能理解昆汀對於結尾安排的苦心,以及我們之所以深受感動的原因,先查案,有助於提升電影結局過後之強烈的力道,我們一開始不知道的是,當時震撼好萊塢的殘忍命案,竟被昆汀打點的如此溫暖,極其浪漫,那一刻,我們都徹底的被昆汀打動了

margot-tarantino-crop.jpg

《從前,有個好萊塢》擁有熟悉的一切昆汀標誌風格,暴力美學和俐落對白是他的印記,但《從前,有個好萊塢》卻讓我們又看見了昆汀細膩而浪漫的一面,沙朗蒂案雖不是主軸,但用互不相干可仍息息相關的人事物串聯起60年代好萊塢的輝煌與刻苦命題,開拓了深深的懷舊與代入感

而正當愈至結尾,已事先理解沙朗蒂謀殺案有多殘忍可怕之時,昆汀帶我們走入了截然不同的尾聲,「once upon a time………」之意油然而生,這個結果,我們才真能體會昆汀對沙朗蒂和好萊塢的至深愛意與心意,這部電影當然不全是獻給好萊塢與洛杉磯的情書,它,也是屬於沙朗蒂的絕美風華年代之札記,它既是回味過往盛事的精粹精彩,也是一則假想幸福仍在的璀璨童話

once_upon_a_time_in_hollywood_still_11_-_publicity-h_2019.jpg

1969沙朗蒂案之後,各家媒體引用的標題皆是「好萊塢的60年代跟著沙朗蒂一起死亡」,但昆汀塔倫提諾充滿張力、刺激,卻令人破涕微笑的收場

不僅僅是不願再重現或重蹈悲劇歷史的覆轍,也是期望、渴望和回憶好萊塢60年代的美好存續,同時的,昆汀也活用他一貫的娛樂化暴力之美,還給了我們一次痛快的假設復仇,雖然童話終究得面對夢醒之時,夢走了,沙朗蒂與黃金好萊塢的60年華依然得一起死去,但我們對他們的敬意,讓她們得以在思念中重生,繼續的、一直的,活躍於我們這個年代,就像從未離去一樣

Once-Upon-a-Time-in-Hollywood-Banner.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景勛 的頭像
    張景勛

    光影方程式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