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Jd7b8fZoY8goPRMJSvY-756x1080.jpg

細物警探 | The Little Things

打從預告一釋出就令人無比期待的電影,全明星實力派卡司的光環是其一,但更令人嚮往的是,它那令人想起《索命黃道帶》氛圍的氣質,純粹而令人著迷,《細物警探》絕對是讓人出乎意料的電影,它是一部感念舊時代卻仍是美麗的慢步調細膩驚悚犯罪電影,它也確實花費很長的篇幅去架構角色的內心狀態,因為角色們的內心,才是這部電影的根基

 

沒錯,《細物警探》的重點就是角色,不是氣勢浩大的警匪刺激追逐、不是警探與兇手的鬥智盤旋,更不是那純粹娛樂性爆棚的犯罪爽片,《細物警探》打從一開場,便細細的建立兩位主角的內心層面狀態,並且在往後的故事推展裡頭,使觀眾看見未解的兇案如何將辦案人員給逼到瀕臨崩潰的邊緣,慢火燉煮,燉出一陣內心的黑暗韻味,正是《細物警探》所強調的本事,老經驗的巡警帶著年輕且衝勁十足的警界明日之星一同辦案,這就好比《火線追緝令》一般,只是《細物警探》更深層冶煉、更絕望瘋狂,也更是一次徹徹底底、鮮血淋漓的震撼教育

BEhcA50DRHfGqqGyWjmg-1621x1080.jpg

《細物警探》有著兩個小時的片長,已知它絕對不若一般警匪電影的那般娛樂及刺激了,所以前一個小時的節奏推演稍嫌沉悶也是可以預期的,原先老實說,狄克和吉米的互動並不特別的吸引人,而當兇案的主要嫌犯實際現身之後,劇情立刻轉向到狄克與吉米對兇嫌的跟監與諜對諜,不若以抽絲剝繭的推理方式去探案並解開謎團,確實讓人有一點失望,愈往後看,愈是心想或許《細物警探》就真的是這樣子了,沈悶之餘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驚喜或轉變了

 

但是當故事進入後半段,劇情順勢逆轉,《細物警探》完全朝著我們沒有想到的方向前進(這做法也蠻大膽的),提煉出前半段想都沒想過的故事核心,頓時足以令我們為之改觀,並不會在後半段有更具娛樂性的刺激程度,不,這不是那樣的電影,後半段與前半段是維持一樣步調的警匪劇情電影,但那似真似假,一個怨打一個怨挨的警匪位置對調與模糊的界線,誰又把玩著誰,都將《細物警探》的格局,更往上推進了一大步

pfaiUKYc2EXUw3z6GkWv-1620x1080.jpg

首先得先從電影的一開始說起,《細物警探》第一幕,自一名女孩的公路逃亡揭開序幕,她獨自一人深夜駕車在空無一人的公路上,後方一輛轎車快速逼近,配樂聲緊張漸起,眼看那台車一會停靠路邊讓她的車子先行,一會又猛催油門亟欲追趕,就像是在玩弄獵物一般,形塑一層步步進逼的恐懼感,這下女孩也只能被嚇得急踩油門狂飆,看到路邊店家便立刻下車求救,然而店家已經打烊,求助無門,而那台轎車又再次追到身後,女孩只好躲到草叢中伺機等待逃命的機會,就在此時,一輛大卡車從遠方開了過來,女孩立刻衝往馬路向司機求救,第一幕於此中斷留下了震驚情緒以及好奇後續發展的觀眾們那一刻已被點燃的內心,這樣的開場除了有效且快速的勾動觀眾的情緒外,導演故意留了一手吊了個胃口,並沒有告訴我們她是否躲過一劫(實際上也不知道她獲救了沒有,因為這不是重點,用意在內文繼續探索)

 

緊接著的是,電影就這樣順順的切到狄克介入吉米正在調查的兇案,一名性工作者陳屍家中多日,狄克發現兇手犯案過程神似多年前調查過的案件,他在前同事的幫助下,私下檢查受害者的屍體,狄克對眼前的屍體說了幾句話,看似是在感受死者的哀痛與哀悼,卻在細節中為電影的主要探索核心下達了豁然開朗的線索,「妳應該認識兇手,他或許不是妳的菜,但妳覺得有何不可?妳邀請他到妳的住處,房間裡只有兩個人,妳可能產生一個「直覺」,覺得這人要是瘋子,妳就會有生命危險,然而這個「直覺」來得快去得也快,妳應該相信自己的「預感」,妳讓他進了房間,結束短暫的生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必須先從這點談起

6ziqJluLmkWnSkPatixj-1620x1080.jpg

「直覺」、「預感」,有時是焦慮作祟,有時可以幫助人們逃過一劫,搞不好是心理作用,卻也很實際的可能可以替我們下一個判斷來防守我們即將所面對到的可能性危險,這是一個心理上的保護機制,然而,警方辦案不該依靠直覺或預感辦事,他們講求的依然會是證據與證物,諷刺的是,隨著劇情發展,我們將會發現,人天生就會觸發的這一個心理防衛機制,卻往往把我們愈推愈靠近、愈陷愈深、愈變愈執著

 

事實或許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真,卻因焦慮感加強了心理上的作用而自覺那就是真的,所以我們可以看見,狄克和吉米反而在後來變得越來越仰賴預感、仰賴他們身為警察的直覺,因為那個人看起來行為怪怪的、在命案現場都有看到他出沒,即使沒有證據,但我們「以為」的那個犯人在先天上的行為模式就跟我們與眾不同,所以我們就「直覺」式的認為他就是犯人,但這也衍伸出了一個問題,這樣子判斷的依據,不也變相成為了歧見嗎?這或許就跟後面疑犯連解釋也懶直接玩弄已經認定他是犯人的警察,有著心理角力上的怨懟之關聯性,「直覺性」的形式,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rQn7sPA1mIQqhpDVfMmd-1920x790.jpg

《細物警探》當中,最讓人感到緊張莫名的一刻,是狄克和吉米監視他們已認定的疑犯亞伯特多日,當狄克下車去商店買咖啡,亞伯特卻突然現身,他告訴吉米,若要想找到失蹤女孩蓉達的下落,就要跟他一起搭車前往藏屍地點,這邊編導聰明的讓觀眾跟吉米是處於共同一知半解的角度,而觀眾這下因為得跟吉米的內心一起做選擇,產生的糾結感與不安感,使得這個片段顯得格外危險、詭異和緊張,擺在觀眾與吉米眼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不要輕舉妄動,等待狄克回來再行動、另外一條是不顧危險,獨自跟亞伯特去找蓉達的藏屍地點,怎麼抉擇呢直覺,吉米竟然直接選擇了後者,但他又是依據什麼下達此判斷的?亞伯特的犯罪證據?不,事實上警方什麼都沒找到,就連狄克擅闖亞伯特住宅都一無所獲,或者其實,就是那直覺的認定亞伯特就是兇手?

 

《細物警探》很有趣的地方是,它放置了很多直覺行事的預感橋段,來告訴我們,預感不一定會讓你存活或死亡,這就是個模糊且不可靠的依據,卻往往由不得我們,就好比電影一開場的公路女孩一個片段的用意,她預感到了危險所以快速逃離向人求救才能夠順利存活下來(應該活下來了),但慘死在家中的性工作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引狼入室,最後一命嗚呼,厲害的地方在於,編導刻意的橋段安排,實際上就是要丟出直覺可能會引導到的那多方結果,讓我們開始思考,吉米逼不得已也靠著直覺下了決定,那他這下子會有什麼下場?他的直覺可以讓他一戰成名順利捉拿到兇手嗎?或者反而把自己推向更危險的處境呢?

GBvUx1jGRyPLU8BVhPgY-1620x1080.jpg

吉米跟著亞伯特來到一處郊區的這場戲,已是電影的第三幕,卻未見大張旗鼓的警匪罪證確鑿的捉拿大戲,反而是很反高潮的就亞伯特和吉米兩人,對話著,依據著彼此身心靈角力著兩人的毫不服輸,亞伯特指著眼前的一塊空地表示蓉達的屍體就藏在底下,吉米根據亞伯特的指示挖開一個又一個坑洞,他筋疲力盡,內心又驚又慌又憤怒卻什麼也挖不到,亞伯特則像是在操縱著吉米一般,一邊對吉米說他沒有殺害任何人,如果吉米相信他,他們可以就此罷手離開,一邊卻又透過言語攻擊吉米,說他是不稱職的父親和丈夫,說他連蓉達都拯救不了,又憑什麼覺得自己可以保護家人?亞伯特因此享受操縱他人的快感,而吉米在疲憊、盛怒與挫敗下一個爆炸就這樣拿起鏟子,用力揮向亞伯特的頭顱結束了對方的性命

 

劇情順勢再度進入了翻轉,「直覺」已不再是攸關個人的生死了,吉米的直覺讓他被對方玩弄於鼓掌之間,最終,對方非但可能並不是兇手,被憤怒刺激給沖昏頭的吉米受直覺玩弄、讓對手操控,竟成為了電影中唯一的兇手,《細物警探》透過逐步堆疊的小小事件,告訴觀眾,「直覺」是自我防衛的一種機制,但有時候卻何嘗不是我們所挾帶的既定印象扭曲了我們的直覺,使直覺成為了模糊自我、阻礙判斷的絆腳石了呢?以此來說,《細物警探》提出的主題,真的很稀少而更值得細細玩味

Nes7mVCcQCBhqBJcsJYx-1620x1080.jpg

意外的是,不只是吉米針對直覺的誤判讓他成為了缺少證據而殺害疑犯的兇手,就連亞伯特也自以為的受到了「預感」的感召,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死亡,這是為什麼呢?人們就跟飛蛾沒兩樣,為何總是喜好跟隨直覺撲向了火源?是對於未知的好奇或是人性本來就自大的心態老是誤以為自己是無敵的呢?就在我們看到亞伯特邀請吉米上車時,我們或許會在心底吶喊著吉米很傻以為吉米就是飛蛾,後來才發現,到了最後亞伯特卻也是撲火的飛蛾,他明明感受到了吉米的不安與憤怒正在逐漸加劇,但他卻被內心將吉米把玩於手心之中的快活感給遮蔽,就是忍不住愈陷愈深愈玩愈大,不斷的火上加油,後果就是把自己推向更加危險的處境,以至於死亡

 

亞伯特是否是兇手?編導沒有給出答案也不想給出答案,他極有可能真的只是一個喜歡研究犯罪實錄的宅男,他把吉米帶到荒地,只是想教訓對方的自大與偏見,憤怒著警方無憑無據就認定他是連續殺人魔,又或者,狄克和吉米太渴望破案,太想要除去壓在心頭上的重擔,因此在潛意識裡就找了一個看起來最可疑的替代品好將內心積壓多時的負面情緒,全部丟在那個替代品身上永絕後患,我們並不知道,然而《細物警探》給我們看到的是,雙方角力過後的兩敗俱傷,都是仰賴直覺惹的禍,終究是被私慾給蒙蔽的靈魂傀儡,僅此而已感嘆著無奈與悲哀

DmeafMcQHDGeHBiev9ly-1587x1080.jpg

由約翰李漢考克編導的《細物警探》,在本質上翻轉了警匪電影的善惡關係,讓我們看到「惡」是多麼容易寄生在人們心中,即使你原本存有的是絕對的「至善」,也無法確實的在這一趟善惡交織的旅程中根絕心底潛藏的「惡因」,永遠保持著這樣子的善而不受影響的潛入黑暗,就這樣,那股絕惡,暗中的、耐心的,啃食著人的理性,讓《細物警探》的結尾如此令人意想不到又充滿悲傷,我們,終究只是人,就連仰賴著正義制裁的警察也是,漢考克細膩的手筆刻意根絕了電影過多的娛樂性及熱血澎拜的善惡對決,留下了空白,讓惡意流竄,強化同樣為人的兩位警探其內心的波瀾和心境,愈往下走,界線便愈為模糊,直到自己不能再掌握自己的理性,讓吉米成為罪犯,也讓狄克幫吉米煙滅證據的成為了共犯

 

《細物警探》探討了「直覺」、「善惡」和「人性」潛藏的隱憂,而且做得還真的是棒極了,雖然沒有太多的娛樂,可細細燉煮的意境與情緒,仍叫人沈浸其中無法自拔,非常精彩,更不用說奧斯卡三強丹佐華盛頓、雷米馬利克和傑瑞德雷托同台聯手,演技當然是強大的將角色心中至深全權挖掘了出來,彼此角力對峙,讓善惡橫飛,創造了《細物警探》無與倫比的抑鬱張力,尤其是雷托,一出場即有十足壓迫感的表現,這部電影在一票優秀導演及演員的加持底下,真的不是蓋的

Dwug3GUjYxGGDbhWwk0H-1620x1080.jpg

在《細物警探》裡,狄克曾經問吉米為什麼想要捉到連環殺人兇手?吉米的答案是要替死者討回公道,而吉米則反問狄克所獲得的答案,狄克是說他這麼做是為了自己,想要知道真正的正義到底是什麼?所以是什麼呢?《細物警探》給了一個隱晦的答案,吉米的正義看似要保護自己的家人以及要替受害者討回公道,但到了關鍵時刻,我們才驚覺正義很可能只是如狄克所說,是一種私慾的表現,狄克在電影一開始帶領菜鳥吉米時就曾跟吉米說,若要捉拿犯人,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因為魔鬼就藏在細節中,吉米殺害亞伯特後,狄克再次重複相同的台詞,只是這一次他們成了罪犯,必須細心的掩蓋犯罪的事實,避免惡事曝光,角色錯置,一句話形成了兩體面,私慾支配了角色們過於急躁給出一個交代的惶恐,讓最後的結論,實在是令人不勝唏噓

 

《細物警探》很有本事,就跟亞伯特玩弄著狄克和吉米一樣,編導也玩弄著觀眾的情緒,甚至早在預告片就開始搬弄觀眾對於直覺的感受,電影的前半場無疑是略顯沉悶,但後半段的層層引導至翻轉,卻已讓我們如坐針氈,展露了極度不安與不適的情緒內裡,編導對氣氛與情緒的掌控其功力真的非常深厚,我們終於得知,起初的沈悶是必要之造,細微的鋪陳才能深深的將觀眾在後半場之時給徹底的拉進電影之中的善惡漩渦裡頭感同身受,而《細物警探》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平靜的、驚悚的、陰暗的,顛覆我們的思維,簡直不可思議的,讓這部電影完全倒吃甘蔗,回頭再次端看則能真正發現與體會,《細物警探》就是如此的,成為了截然不同的警匪犯罪驚悚傑作,精彩而至極

nfRQ5fR1bKtWlgAl4j70-1620x108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