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JoLmuOv0wzXt2DbER0f-1080x1538.jpg

月球隕落 | Moonfall

不期不待,沒有傷害,《ID4:星際終結者》放到現代是一部普通的電影,有科幻片啟蒙的部分意義,但就故事層面沒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本質,就不用提相隔20年的續集《ID4:星際重生》被罵的歪七扭八與《史前一萬年》的不知所云,再者基本上只有少數優點的《明天過後》以及劣化版《明天過後》的《2012》,而我們就這樣忽略《酷斯拉》這個痛吧

多年以來,貴為看似擁有「災難片之王」美名的羅蘭艾默里奇,這個看似霸氣的暱稱,也是一個貶義,似乎就真的成了只有轟炸地球、白宮以及運行世界末日還有一絲視覺效果可看的導演了,他也不是沒有跨入其他的類型領域過,改編自真實事件同性戀者權利運動發跡關鍵的《石牆風暴》,甚至也被洗白以及操著反歧視實際卻犯歧視的爭議給砲的體無完膚,前一部《決戰中途島》則讓我昏昏欲睡,唯一他的電影覺得還可以一看的反而是比較樸素不少的動作救援電影《白宮末日》,因此,不去期待電影劇本或整體好看與否,相信是多數人對於羅蘭艾默里奇的共同默契,非兩極不然就是負面到底的整體作品標準,對他信心不大大概也是正常

cxDR8W4ClgcQVSrVpQM4-1405x790.jpg

而在《ID4》系列、《明天過後》和《2012》等視覺效果已經毀天滅地球過好幾遍的艾默里奇,這回將腦筋動上了月球偏離軌道為地球帶來末日危機的念頭之上,相信視覺效果應該不俗,而劇本至成果呢?則放寬心了許多,原本我是這樣想的,但是現在我反而在想,或許,《月球隕落》真的有一點意思,是羅蘭艾默里奇在這幾年有意認真和維持壯觀奇想本色之中,做的最有平衡質地和吸引目光之說的一部乍看瘋狂,本卻挺紮實去翻玩假說,甚至創造自己版本月球形成論之理論的作品

一剎那端看,故事好像有些超展開,但基於人類對月球自1969年阿姆斯壯登月行動數來十年不斷的研究、理解,終究無法真正瞭解它一小塊,從而延伸奠基於神話、傳說的迷人色彩,其中不乏月球黑暗面、外星人、陰謀論、光明會,甚至第一次登月行動是謊言還有不再執行登入太空任務等太空總署的最高機密隱藏恐懼,就這樣久而久之關於天體、宇宙,以至於構成地球運轉生存關鍵的月球謠言四起,是真是假,假假真真,有無理論科學的背書,或是超越自身對於月球迷人的想像,都替最接近地球、最關乎地球人存在必要的「月球」之神秘無解,其充滿魅力又引人畏懼的太空恐慌之形象,添入了百百種的異想色彩

WyzNkPUWTn19Vlaqf2PO-1620x1080.jpg

縱然於劇本結構上,簡單大綱說來僅有描述月球突然偏離運行軌道,即將撞上地球,而人類為了避免浩劫,決定派遣一支小隊前往太空,試圖探究月球失控的原因,而《月球隕落》於角色建立至劇本裡頭也照翻艾默里奇自己的多部作品,諸如《明天過後》的父子情,《2012》婚姻事業兩頭空的失意老爸,《ID4星際終結者》搶先美國政府一步準確預測危機的民間魯宅高手出頭天,還有像《2012》中那樣的陰謀論專家也沒缺席(不過就真的是出來解釋劇情的份而已),除此之外,《月球隕落》還套用了好萊塢常見的頹廢英雄,男主角總要在一開頭就遭遇重挫從此落魄到底,接著字卡打上數年之後一轉眼,拯救蒼生的機會找上了門,他才終於藉著替眾人化解危難而成功翻身

《月球隕落》自然是套路滿滿,而貴為災難片(大多數更像科幻片),《月球隕落》需要強化豐碩的文本填補,免不了是採取多線敘事的大鍋炒策略,營造全人類共患難逃躲藏和救世的盛大排場,不過羅蘭艾默里奇過往的作品即使創作非絕佳,可其大鍋炒的多線收與放的能力,仍有足夠堆疊氣氛情緒凝聚的作用存在,但後期的艾默里奇,分流剪輯和操作的敘事排場卻也開始愈顯擁擠,某些可有可無的累贅配角開始在他的電影裡瞎忙,甚至不得不鬧些尷尬無用的笑點,以及部分沒有意義純搞笑又不好笑的廉價對話在這些艾默里奇的作品毛病愈是放大了不少,敘事步調不再流暢順遂,固然《月球隕落》仍是熱鬧緊湊亦趣味,可多條人物戲、情感戲到化解危機的堆疊推演還是有些趕火車之嫌,急著讓很多事情趕快發生,也就這樣少了一些喘息和沉澱的思考空間,收放自如的美感如此可惜了一些,再精密且井然有序一些,《月球隕落》可以讓觀眾更加投入

Lexus-NX-x-Moonfall-04.jpg

但這些其實都不是《月球隕落》令人齒頰留著香的餘韻來歷,父子情、家庭情、同事情與失意英雄加還予公道的魯宅出頭天業餘科學家,都是基礎故事,豐富了《月球隕落》,可也只能算公式必備的存在而已,真正有趣的,是羅蘭艾默里奇在搞「月球撞地球」這樣應該是天馬行空的劇本時,其實不如本來想的那樣隨便

這部電影的實際操作到的理論畢竟本有部分NASA學者的專業背書,所以固然從頭到尾月球都沒碰到地球,而其壯觀場面也不必真的相撞就有其高效震撼層次,艾默里奇這回把玩災難特效,更貼近於理論上的大規模毀滅,藉由月球表面的引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之引力轉移張力,還有月球的引力影響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時間延長所帶出漲潮退潮淹沒大地的視覺景致及暗黃色末日效果的多顆豪華鏡頭,數量不大,可每每從地球仰式日漸逼近地球的碩大月球,行星重疊半刻的畫面張力、揚起的塵土、墜落的行星碎片、重力被帶走的城市毀滅、氧氣漸失的大氣消散、潮汐效應的海平面海嘯衝擊,真實的科學論證運用,都為《月球隕落》帶來極為真實的末日情況,倘若月球真的偏離軌道逐漸靠近地球,那地球人所需面對的影響,可能就跟《月球隕落》所展現的樣子相差無幾,而那些壯闊的視覺場面,用IMAX全景銀幕欣賞,格外美麗又顫慄的震懾人心,建構於史實,讓《月球隕落》的浩瀚壯觀程度要比胡亂天崩地裂的《2012》或《ID4》系列要更具廣大的寫實體感娛樂效果

iIcsevPQWBCcsN5idTIezbUUgfp.jpg

而在視覺娛樂之後,劇本概念核心的操作模樣才是真能顯現艾默里奇拍《月球隕落》看起來是實為真的著迷於月球假說的創作源起,不過並非是「大碰撞說」這樣的行星相撞概念基礎,如果是用大家都知道的可能性理論,太過於普通了是吧?所以羅蘭艾默里奇在嘗試拯救地球的科幻娛樂勇闖月球空心摧毀人工智慧奈米體的旅途中,比較像是將月球生成史貼近「地球空洞說」的自我假設,並把原本以為的外星人,設定成月球和地球人起源的兩大世界神秘未知去結合作嫁,將「月球是人造物體」這等較為偏向陰謀論的設定搬上大銀幕,雖然最終艾默瑞奇丟出來的,終究還是「過度依賴人工智慧終將遭受反撲」這偏於老掉牙的結語,以及那「人類值得第二次機會」這種千篇一律的末日劫難救贖重生之定奪論調

可一向都只是遙遠陰謀論的人造科技劇本變為大銀幕的創作處理,對大多數觀眾來說依然會是新鮮的手筆,無法不說,奠基於也不知道真相如何的假說所創造出的「巨型結構創造說」,真的很有趣,人類起源、月球起源、宇宙源起,至今都只是想像而來的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所以《月球隕落》設定月球具有監控和孵育新生命的功能,其起源也和人類的誕生息息相連,而地球也不過是其他人形生物躲避戰亂的殖民地,所以如果是祖先們科技的反噬,再到創造月球,開拓了宇宙至地球的生命淵源,似乎也是別無不可能的一次科學假設了

image-new-trailer-for-moonfall-promises-a-disaster-movie-on-a-scale-like-no-other-but-how-accurate-is-the-physics-164149033620972.jpg

雖然《月球殞落》比想像中的好看,但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日漸失去的多線性敘事,仍讓情感面、角色面,以至於生離死別的場面沒有累積起應有的情感而顯張力不足成為電影裡頭最不起眼的支線存在,依舊只有壯觀的天崩地裂視覺場面至月球內部猶如星際大戰的戰爭奇觀,以及月球源起陰謀論令人欣喜滿意,或許,羅蘭艾默里奇是在試圖融入當代電影的快節奏、適應時下主流的敘事型態,所以想把自己的電影也調整得更快、更緊縮,但在這方面,他不該真的去將細膩鋪陳的劇情面迎合主流的變化,他應該繼續將災難片用作為屬於他自己的長篇史詩,如此一來在堅持繼續創作原創大片的如今,試著讓自己的電影進化得更為精緻才是絕佳上策,而非逐漸做得更趨近於速食,在一片速食電影與敘事結構之中,強調精緻化也才能顯得出眾,不過《月球隕落》重金打造的災難場景,的確也是前所未見,其中包含海水上升四竄、重力撕碎城市、月球碎塊漫天轟炸,再到月球拂過地球邊際所撞擊出的末日喧囂,那些極致震撼的特效場景比他以往的創作都更為娛樂澎湃,有著科學寫實的情況背書,也為《月球隕落》多添了一層驚悚惶恐,無論如何,適當的鏡頭調度及光影捕捉,特效不像是特效,反而也將末日將至的災難景色拍出了自己的絕美風格,足以讓人喜愛了

而演員部分,派翠克威爾森與荷莉貝瑞正常魅力發揮,不特別出色,但看他們演出就是一種享受,而唐納蘇德蘭就是陰謀論學者而已,僅僅一個鏡頭的解釋性劇情有些大材小用,麥可潘納則有了常駐喜劇外較為嚴肅的父慈演出,小有亮點,不過對我來說,驚喜大過於表現傑出的熟悉面孔,是出生於加拿大的華裔女星于文文,那精緻的五官秀麗的面容,看過就很難忘懷,電影中留起了短髮依然不減俐落與可愛的清新魅力,戲份不算少,但有夠美的讓我也覺得看她就好是值回票價了(消失幾來年,真的是不會老呢),她出現在《月球殞落》真的是意外中的最大意外

mndaFQ7Rfq9T51JTLzhe-1622x1080.jpg

然後其中一個的意外,也是《月球隕落》的質竟然不差,跟我一開始的自以為有著顯著的落差,因而《月球隕落》可能在各方面,都會是我最喜歡的羅蘭艾默里奇作品了,《月球隕落》很有趣,視覺特效災難奇觀跟以往一樣驚人壯觀,欣賞奇景也讓人滿足,可壯觀仍不是重點,電影最迷人的魅力反而是《月球隕落》奠定在現有的科學基礎上,呈現出月球倘若真的君臨地球,不用真的撞上就會帶來的巨量影響,還有奠定於月球自古以來的神話奇想創造自己帶有科幻意識的人類月球起源說,其中的「陰謀論」像是登月內容造假、月球並非天然產物的假說設計更是令人醉心其中,在劇本和拍攝都是與科學顧問反覆討論,創作同時也確保劇情在物理學上的合理性,甚至劇組本身真與美國太空總署進行深度合作之後,《月球隕落》從假設、掀起的災難末日到太空救援任務,都更具有其他災難電影所鮮少具備的說服力

雖然災難畫面並非施力點,主要故事線是布萊恩及潔辛達放手一搏登入月球核心執行計劃拯救世界任務的旅途,因此科幻電影的類型佔比還比較大一些(不要求爽能看的更盡興),可在災難及科幻的相容,滅世地球到月球機構內的星際大戰,甚至於人類開拓史的真相展開,不紊亂、處平衡又極樂趣,《月球隕落》不是一部優秀完美的電影,可它在構思劇本陰謀論點探索到前所未有的娛樂效果上都詮釋出豐富認真的魅力熱能,以此來說,《月球隕落》已能致人深陷其中了

cq5pQeSLLxm4g7FiZHr4CX-1200-8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景勛 的頭像
    張景勛

    光影方程式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