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pVOFf6g6g3WiSd1qFTN-2764x4096.jpeg

小丑 | Joker

在外媒訪談以限制級喜劇廣為人知、代表作為《醉後大丈夫》的陶德菲利普斯,被問及怎麼會想要執導《小丑》這樣一部與之前作品大相逕庭的類型電影之時,陶德菲利普斯回應道,他認為現階段的喜劇電影其文化風向已逐漸令人失望,喜劇的根本,本是集合各種敏感、政治、種族或社會議題,去做以嘲諷、顛覆,之所以好笑,是因為貼近現實,卻礙於現實的苦悶,這些政治肯定不正確的玩笑才能夠逗人大笑

可在正義魔人逐步增加,無論什麼理由政治都不再能被允許去行使不正確的壓抑釋放,甚至黑色幽默也無法再做為不敬笑話的開脫宣判,多少的喜劇演員因玩笑而被批的體無完膚,多少的喜劇演出因此而喪失了本質,慢慢的,惡搞的玩笑也不得不接受道德的審視,而《小丑》既悲又喜的調性,讓它成為了最好的疏通管道,它的批判性能將這個世界的所有既定都給撞擊的支離破碎,但它的喜感同樣有著大為不敬的顛覆,瞬間,我們知道陶德就是那個對的人,致使《小丑》力道紮實的一試就成為了經典

aZEteGv2DjKoFpve7H88-1080x720.jpg

懂得陶德菲利普斯的人,都知道他的喜劇電影,幾乎全都擁有著不敬的玩笑,然而,我們在看完《小丑》之後,卻不能不敬佩陶德菲利普斯的議題融合功力,更直接的明白,《小丑》為什麼能拍的那麼傑出,在以癲狂前衛的極思細緻狂想探究精神病、邊緣人、反社會、貧富差距等深層寫實的故事宗旨之時,亞瑟的諧星夢和莫瑞的脫口秀設定,不僅深深與文本本身環環相扣,也是陶德菲利普斯用以宣洩喜劇文化與社會(政治)已進入徹底掛鉤難以擺脫之死胡同的感慨,喜劇凌駕於他人的痛苦之上,只能用笑來掩飾極致的壓抑,總是渴望為大家帶來歡笑,自己卻只有一個悲劇人生,笑,成了一個多麼虛偽的事情

《小丑》說有多壓迫就有多壓迫,壓迫到封閉的心靈只想好好大哭一場,他大笑不是他活的快樂,他不哭不代表他沒有痛苦,陶德菲利普斯絲絲注入了他對這個瘋狂世界的敏銳觀察,對底層人士的熟稔和體會,在《小丑》之中盡情釋放爆發,不滿的、憤怒的、罪惡的,一夜之間伴隨著黑暗高譚,在熊熊烈火燃起之上忘情舞動享受成就,終於,世界早就失控瘋狂了,為了生存,我們只能隨之起舞,世界多瘋狂,我們就跟著多瘋狂

155438268065.jpg

喜劇與悲劇的一線之隔,都徹底的置放在了《小丑》的各個角落,環境的崩壞壓抑在電影的每一分每一秒,黑暗的情緒難以遮掩不斷席捲,以往再黑暗的電影,編導都會不忘為這個世界加點色彩、添點希望,但陶德菲利普斯不打算這樣做,這讓《小丑》在亞瑟被不打算事先了解他,皆只憑片面之詞的人謾罵、毆打,掛上瘋子、怪胎等重傷害標籤,他卻只是生病而情非得已的惡夢之中,致使觀影過程都盡是如坐針氈的兩個小時,震撼、衝擊,真實的在座位上不斷打著冷顫,那股巨大、沒有光芒的內外環境壓力,一點喘息的空間也不肯施捨,可終究這是現實,現實裡的人偏是那麼的殘酷,而陶德菲利普斯只是如此寫實的呈現了世界上最黑暗的所有角落,那些陽光不願灑落之處,沒有了幸福的明天,只有一天比一天更瘋狂的我們,只要有極致糟糕的一天,一天就好,崩潰成魔就是那麼簡單

《小丑》跟我們示意到,是環境改變了我們,只要有跟亞瑟一樣糟糕的一天,一個好人就能因此墮入魔化深淵,陶德菲利普斯著實抓到了小丑長年以來廣受歡迎的反派精髓,他是那麼的真實,真實到你我都有可能是小丑,真實到現在這個社會,小丑很有可能在你我之間逐漸形成,只要有那麼一個人,經歷了個異常悲劇的一天,亞瑟話說從未開心過,但他至少本還有值得支撐他活下去的理由,被無故毆打、嘲諷、歧視都還能忍,直到那一天,一切都崩壞了,一次發現了自己是領養的,以為湯瑪斯是父親卻只是個無良政客企業家,以為莫瑞秀是自己的救贖,以為他的幻想人生終會實現,卻就在那僅僅的一天,破碎了所有的希望,頓時間,全世界都與之為敵,全世界都沒有了希望

yzxPzOoqVFX0aNBATbid-1080x720.jpg

《小丑》的故事很簡單直接,但呈現的寓意之衝突,卻是那麼的深刻有力又刻劃細微,想來簡單的故事,一剎那都因精湛的表演、俐落的影像、敏感的劇本議題和商業藝術平衡的紮實美學敘事而顯得如此不同凡響,而電影更以數段象徵性的描寫、重大轉折和設計,強調了亞瑟同樣飽受精神疾病所苦的不穩,幻想和自覺,不僅讓他的人生苦痛加強明顯的沉重,也帶出關於精神病的其一命題,與社會和環境仍是脫不了關係

電影以此種細微可環環相扣的流暢說書,重擊批判著這個不分青紅皂白總只會大肆批評,他人有難反而選擇無動於衷的社會,直直的偽善,一箭穿心的漣漪了偌大的共鳴,那些以偏概全的、隨意造謠的、不分是非的、亂冠罪名的,都成了《小丑》滋養惡的溫室,變為陶德首要譴責的對象,小丑很壞嗎?《小丑》把來龍去脈都展現出來了,小丑不惡,惡的是這群盲目、隨意、霸凌的愚民,環境很糟,人心更糟,才終是成就了集結一切惡意的小丑之起源,時事造英雄,但我想《小丑》跟我們表達的是如此的清清楚楚,現實之中,時事造出惡魔的可能性要比英雄還要來得大太多了

j6RlXoOpBdFV2qh7vlEv-1167x720.jpg

前有希斯萊傑搏命演出的經典小丑,而現在,我們有了最接地氣,悲慘又傷感的瓦昆菲尼克斯版小丑,瓦昆的演出真不是開玩笑,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直接給《小丑》大概都不會有人有異議,實在精湛精彩,就連生活過的不錯,描述不為電影中底層人物的觀眾,也難敵瓦昆極強的情緒渲染而出現厭世、憤怒、痛苦和壓抑的情緒反應,希斯萊傑的小丑是瘋癲的狂野反動人士,而瓦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則是一個被逼瘋的社會底層小人物之悲歌,在為戲身形激瘦和深入心靈的肢體語言舉止展現,皆如著魔般的徹底顯現小丑的悲劇與困頓,怪不得能將入魔的小丑演的那麼驚人

瓦昆菲尼克斯細膩的演出,陶德菲利普斯暖色調充分襯托高譚陰暗的攝影與恰到好處、貼近情緒又震撼衝擊的背景配樂,一氣呵成也相輔相成的絕妙黑暗樂章,搭建了《小丑》這部注定名留青史的社會寫實寓言,那一點一滴建構出來的眼淚苦痛,只能笑不許哭的千刀萬剮,片刻都是壓抑與掙扎,從未快樂過,卻仍只能以笑示人,瓦昆菲尼克斯可謂變色龍生動的入戲成魔演繹手段,讓亞瑟代表的不僅是窮苦市民的起義曙光,也再再造就了永恆小丑的嶄新傳奇

BLAt83Amra3xBUGo6wnu-1080x720.jpg

陶德菲利普斯表態,《小丑》受經典之作《計程車司機》影響深遠,同樣講述著社會邊緣者最終起身力抗社會,也因社會而改變的故事,而《喜劇之王》的啟蒙也是作品根本上能以見得的脈絡,亞瑟的諧星夢、莫瑞的脫口秀,完美的建構與延伸再請來兩部的主演勞勃狄尼洛擔綱一位要角,無非都充斥著對馬丁史柯西斯的致敬

可勞勃狄尼洛的莫瑞一角,其重要性可說是攸關電影起承轉合、穿針引線的關鍵人物,而影帝勞勃狄尼洛自然沒被浪費也發揮了他精彩的演技功力,在詮釋著一位有點自傲且本該傳遞的快樂卻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脫口秀主持人,實在有些細膩的讓人又氣又討厭,大眾媒體竟把別人的不幸當作笑話嘲笑,又成了《小丑》所提供的一項值得你我和這個世界省思的一大病徵

Kr1iBuT2LobwxZwq86BP-1080x720.jpg

媒體的影響力,是足以撼動亦正或亦邪的,更何況當你一個節目用一個老神在在輕輕鬆鬆的態度取笑他人,霸凌往往因而生成,而媒體,就是最直接的殺人兇手,當亞瑟在莫瑞秀自白自己殺人後,道德思辨下亞瑟直指莫瑞是一個壞人,毫無疑問,他確實是,只是他自認是無傷大雅的玩笑,卻不知那個玩笑其實是一道深深的傷口,多麼的諷刺,亞瑟的諧星教主就是莫瑞,而偶像就這麼的變成了亞瑟轉化成魔的最後一根稻草,亞瑟無形之中,心是被莫瑞殺死的,而莫瑞卻仍高談闊論著,問亞瑟「覺得殺人這件事很好玩嗎」,殊不知,莫瑞的工作就是把殺人當作玩笑

儘管亞瑟不是真的死去,但最終,小丑早已完完全全的取而代之了亞瑟,不復存在後,亞瑟也真的是死了,這種強烈的批判、質問、震撼和諷刺,在勞勃狄尼洛細微巧妙轉換前後性格,將脫口秀主持人笑呵呵又必須找些地獄題材的現存罪過之險惡,忠實達到了頗是令人反感的目的,最後震驚槍響下的死亡,間接帶出了小丑的正式崛起,都勢必能讓我們深深自省,社會的瘋狂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而無心插柳、具備前線影響力的媒體們,也終是難辭其咎過失殺人的社會譴責

LjaWtpgFrvDW5K374vCu-1080x720.jpg

另外,應該提到的湯瑪斯韋恩一家子以及小布魯斯韋恩,陶德說自己並無參考任何漫畫,但則輕巧的將原著相關牽扯的人事物放在完全原創的《小丑》裡加以改編,改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填補,以往的蝙蝠俠電影,都沒將湯瑪斯韋恩寫出太多的厚度,而且也一概把他描繪的友善且成功,然後就差不多直接死去了,功用多半只是促成蝙蝠俠誕生的契機,而《小丑》便是欲意深刻的探索著湯瑪斯韋恩那我們不曾想像過的人生故事,既然湯瑪斯韋恩是成功的商人與企業家,他們的成功呢多多少少都踩踏著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方能往上爬,最終,湯瑪斯不再是那麼善良的了,他有政客的空話與專制,也有企業家的野心與歧見,銀光幕前說的是人話,銀光幕後說的則是鬼話,在全市反動下,湯瑪斯仍需一死

當然,那個死亡的名場面就是蝙蝠俠誕生的時刻,可《小丑》畢竟不屬於DCEU,不會有也不需要續集,這讓那個時刻成了單純致敬原著的必然發生之事,這樣說來,蝙蝠俠跟小丑實實在在的都是湯瑪斯的造物,這點巧妙的把小丑曾對蝙蝠俠說他們是同一種人的橋段,以極隱喻的後設形式放入作品之中,而湯瑪斯韋恩顛覆原著、貼合故事與世界之設定,甚至讓他的死變成了一種社會環境下不得不的反動走向,如此的截然不同卻又深深操在陶德手中跟隨故事加以進化,雖然那個世界如此寫實的不會存在蝙蝠俠,但陶德菲利普斯仍將布魯斯和湯瑪斯建構了其對劇本的作用性,即使只是致敬式的沿用角色,還是每分每秒都在妝點著《小丑》,讓它是那麼的好看精彩

j2G9X0jzn9RwPPe2oEdP-1080x720.jpg

陶德菲利普斯的《小丑》,精彩的讓人嘆為觀止又目瞪口呆,而陶德以DC的「小丑」一角為啟發,原創了《小丑》這部電影,這極具顛覆性的創作,更讓這個角色與你我印象中的形象產生了不一樣的故事層次,若說《黑暗騎士》的小丑是純粹癲狂的反社會份子,《小丑》轉了一面,用個人電影的最大空間,紮實建立了你我從未真正認識過,那個源自於「悲傷」和「社會」的角色故事,時而讓人苦笑的幽默,時而以篇幅不多但震驚恐懼感十足的血腥暴力場面,前仆後繼、相輔相成的完整襯托出這個走火入魔的過程,是如此的平凡卻恐怖,人在這瘋狂世界,要能不成魔,也得看你的意志夠不夠堅定

商業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小丑》用最痛快的方式,直面社會黑暗,並促使人真正相信黑暗的存在,這是一趟極度壓抑、極度悲傷的觀影過程,它對社會或底層人民的心聲闡述,幾乎一字一句都正中了紅心,因此讓結尾全城陷入一片火海的怵目景象,理當是震撼且具紮實煽動性的,讓你我都更是慶幸我們看電影的國家有著槍械的嚴格管制,亞瑟在歷經這麼多的痛苦,最終走上反派之路,看破了自己的人生,本以為是悲劇,卻毫無疑問的是場荒謬喜劇,終究,他不再迎合他人,故事的頓點停留在他全片不斷狂笑後唯一一次真心而真誠的愉悅笑聲底下,亞瑟因為世界成為了小丑,他解脫了,但也確切讓整部電影充滿了萬劫不復的痛心哀愁

uszN0kfWUcK8Cjas5g1O-1080x720.jpg

《小丑》無所異議,它就是一部紮實深沉的劇情片,慢步調的精心文本氛圍熬煮,也讓它注定沒辦法適合所有人觀賞,而原創的框架,亦讓它更像是啟發自DC原著卻又與眾不同的作品,它走自己的路,可絲毫沒有脫離小丑悲劇宿命的息息相關精神核心,全片圍之打理的黑暗與寫實,滿溢激昂與狂想的慢條斯理書寫著社會、人性和心理的各種層面之煎熬,議題豐富卻緊緊讓彼此連結,一刻也不打算浪費,尤其亞瑟意外殺了人到慢慢享受其中(反撲社會的象徵),飄搖起舞的舞出了內心的瘋狂變化,同時又不失逐漸轉化為小丑的詭譎感以及亞瑟心靈被啃食殆盡的雙面糾結與無可奈何,如此生動而傑出的讓小丑的誕生,佈滿戲劇張力與強悍說服力,一筆一筆的勾勒,化成了對於世界的迎頭重擊,驚悚至極的血腥殘酷暴力及角色陰鬱晦暗內心的描繪,建構了這部反證呼應社會的省思之作

小丑並非全然的惡,惡的是這個城市,小丑只是意外變成了象徵,他志不全然在於反動,之所以高興,也是因為他入魔之後才終於體會到了不曾擁有過的關注程度,當然,小丑對於起義、反動和革命的意義,未來很有可能會在社會運動中起到了和《V怪客》分庭抗禮的象徵性人物,它當然得是一部邊看邊害怕、邊看邊感嘆落淚的電影,針對病態世界的煽動力,正是《小丑》如此完美的結論,而小丑這扎根於真實的悲劇人物,同樣的讓我們看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就是那麼的近

DVqRkeiSjBlnHdKWNXb9-1080x72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