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難家 | The Disaster Artist
夢想的重量,究竟誰能夠均衡,為了未知路途的夢而奮不顧身,是傻還是勇?那種什麼事都無能為力,但就是想做到最好的心情雖然蠻橫,卻不也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努力過後不儼然能獲得成功,但那一絲絲的成就,觸及一點點的夢想,我們也能就此甘之如飴,只要做的是正確的事,就絕對不會錯
《大災難家》由詹姆斯法蘭科自製自導自演,以本身爛到極致竟搖身一變成為經典「邪典」電影的《房間》幕後拍攝過程加上編導湯米維索追夢之途的自傳形式發想,《房間》一部電影著實精粹體現「無法做到最好,那就做到最爛」的一個結果,在詹姆斯法蘭科巧妙入神的表演和執導下,分秒不差的帶領觀眾進入湯米維索的「小星球」,以勇往直前不畏失敗的精神,傳達夢想實踐的真諦
電影開始於一陣法蘭科力邀眾星客串訪談的畫面,隨後紮實的一個轉場後直搗核心,首要鏡頭便引出了湯米和葛瑞的認識經過和有志一同的築夢踏實,開啟了這一連串看似天真卻又愈顯真實的故事過程,現今人們總是顧慮的太多,夢想說著說著反而更遠了,湯米和葛瑞雖是一股腦兒,但這樣追夢的傻勁態度,又何嘗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回到人物這部分,湯米維索慣有的一舉一動,是獨特的,但是這種獨特反倒讓人不知如何評斷,他會演戲嗎?基本上只能說是湯米並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很「敢」演戲,敢是放得開,但演的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湯米單看下來的表演都是同一套,造型更換卻也不會也不願揣摩角色設定下真正的心境,是空有外表可缺少靈魂的演法,甚至是浮誇到不真實的
但在詹姆斯法蘭科的呈現裡,似乎的是不外乎專業不專業,這是湯米所追求的「靈魂」,別人看不上他,夢想難去達標,他就自己來圓這一個夢,就算只有一次也好,儘管在片場很討人厭,不聽從勸告與建議的一意孤行自演自的,可這是他想要的,湯米要的甚至不單純是捕夢後的掌聲,而是那一次在大銀幕逍遙演戲的純粹
在這一幕幕的還原《房間》片場的拍攝情形,除了神還原的爆笑場面外,觀眾也可以理解夢想所帶來的質感,但是湯米維索對好萊塢的憧憬,卻是有點夾帶著捕風捉影的印象,多次提及「這可是好萊塢電影」的辭藻,印現了他對於專業的不熟悉和嚴重的既定印象所鬧出的滑稽,許許多多的笑點也是從這裡提煉而出,湯米本人可謂和《房間》這部電影一樣,「很認真的做著蠢事」,但湯米為何如此不在乎但也不實地的去考察,這也說明了湯米渴望一嚐圓夢滋味的傻勁(或許也是因為夠土豪),不論正式運作的方針是什麼,「這就是好萊塢電影阿」,有這樣的概念其實就夠了
《大災難家》其實平鋪直敘,但電影實地擁有出色的劇本,演員群的諧仿和重現對於《房間》獨有的熱情,方能因而塑造出一部精湛出色,作風特異卻也在碰撞火花裡笑中帶淚的「夢想」傳記,詹姆斯法蘭科的導和演,雙重建構了肯定優秀的傳奇還原,更奠定了法蘭科才子狂人的演導代表作,讓人完全的沉浸於角色曲線裡,之於真正的友誼和人格,法蘭科都用相對清晰的表達手法透露給觀眾湯米的為人,稍嫌頹廢又無力的外型和肢體捕捉,好一個特別的笑聲和理念,一舉一動盡顯了詹姆斯法蘭科無邊無際的才華與天份,實實在在的令人信服
但是就因為太過寫實了,精準的描繪湯米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所以在實際的看完《大災難家》後,會去欣賞湯米不顧一切勇於追尋的那一面,但另一方面其實是不怎麼喜歡在片場一意孤行甚至大剌剌不管其他工作人員形象或死活的雞歪氣度,或許對於湯米來說《房間》是夢想成真的一刻,是他的生命更是他的靈魂,所以湯米總是要求完美
可是他對好萊塢完美的作風卻仍舊留著偏激的曲解,那缺乏對同進退夥伴的尊重和生活,是很難讓人苟同的,或者說湯米怪異獨特總被說閒話的社會視角,可以發現湯米是如此的孤單所以才會緊抓著葛瑞和共同建立的這一切不放!深怕失去了一起走來,同甘共苦的唯一好友,不過直接的看起來,那些嫉妒或干預,往往構成的都是反效果才是,要求完美的同時,也為那一層建構「完美」的幕後功臣提供一點理解,才是最完美的專業
詹姆斯法蘭科這次的IDEA,找來的一堆好萊塢大咖友人們的助陣,讓觀眾在欣賞這部電影時處處皆能感受到最實際的互動感,柴克艾弗隆和喬許哈契遜雖然有列為主演,但戲份不多反而也較屬於客串,可兩人奮力賣醜重現《房間》的經典橋段,廢到笑之外又真的很是使人印象深刻,賽斯羅根,艾莉森布里(真的是一家親,詹姆斯和戴夫是兄弟,艾莉森布里還是詹姆斯的弟媳呢!),沙朗史東等人,可以看見這一群人融入氛圍享受演出,又分別襯托著湯米追夢旅程的人際和個性的形塑,群體飆戲果真夠帶感
另外完善的金獎級客串陣容找來布萊恩克萊斯頓,J.J.亞伯拉罕,麗茲凱普蘭,凱文史密斯,柔伊德區等人,在一幕幕的編排狂放之下還有著畫龍點睛的驚喜效果,整部電影都絕妙極了,特別的是,詹姆斯法蘭科找來了自己的親弟弟戴夫法蘭科飾演湯米唯一的朋友葛瑞,甚至可以說是湯米最要好的兄弟,我想從兩人的互動裡看來,《災難藝術家》就是這樣讓人共鳴,一對兄弟義無反顧尋求星夢的跌跌撞撞,詹姆斯法蘭科或許是看到了自己兩個兄弟出外打拼跟湯米及葛瑞有多麼的相像,才力邀弟弟戴夫出任並以替換代入的角度,用過來人的經驗賦予角色的靈魂詮釋吧!《大災難家》是法蘭科兄弟的曾經,也是擁有夢想的你我最清晰的共鳴
《大災難家》巧妙的動用場,物,人,在短短的100分鐘揮灑熱血,細膩澎湃的側寫出眾角色的獨門魅力以及他們之於湯米在《房間》製作期間的情感影像與輔佐,喜愛看電影的觀眾相信都會喜歡《大災難家》
這還不止於《房間》的前期構想之生成,籌備拍攝過程的風風雨雨,《大災難家》更以一段的「夢想啟航」帶過了洛杉磯“好萊塢”眾星大城的瑰麗與嚮往,鏡頭的調度與色彩亦拿捏了「夢幻」的感性,另一面則也處心積慮的在營造電影藝術家基於好萊塢電影工業於製作電影上必經的一層層複雜關係,演藝人員的辛酸以及演藝圈的各種文化,都有著盡善盡美的寫照
因此到了最後一場戲反而相對揪心,縱然過程的起伏好壞參次,但自己放下苦心籌劃許久的「心靈」,甚至差點就失去了一切的作品卻得不到預期的青睞,首映會的電影放映前,特寫參與演員的那股驕傲隨著電影播放逐一突顯無奈和落寞,真的很無助,我們是那麼的努力了
不過直至最後透過葛瑞的安慰,讓湯米(觀眾)明白了雖然自己最初對《房間》(夢想)的立意雖不該有這樣子的反應,但看看觀眾笑的那麼開心,另類的看得很快樂,雖不符合預期但這不也是另一種殊榮與成就嗎?有時候,夢想的角度可以是宏觀的,《房間》確實帶給觀眾歡樂,爾後也正式的讓所謂「爛片界的《大國民》」一傳十,十傳百的成為橫跨十餘年的邪典傳奇,放下成見之後,這就是夢想的模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