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jyrHV1QwVaAya1lA1Jg-500x714.jpg

咒 | Incantation

可能我生性膽小總是在看前把每一部恐怖片都想得很恐怖,外加《咒》的優秀評論,不過似乎這段時間疑似膽量變大了?讓《咒》的恐怖程度之於我算得上普普通通(也可能是因為觀眾幾近全滿陽氣重很有安全感,如果是包場的話⋯那恐怖程度可能又是另一個檔次了,哈),但是!恐怖程度在很能接受的範圍之內,並不代表我因此覺得,《咒》不恐怖也不好看,《咒》普通恐怖,卻相當好看效果超群,尤其部分的影像表現手法幾乎是鮮少已能看見的劇力呈現,在沈浸式的體驗打理上頭,《咒》不止開創了國產電影的新高度,甚至是好萊塢以降,都不得不對其甘拜下風

劇本的親情救贖情感面、抗拒膽怯的角色成長、外來神秘邪教瀰漫而出看不見卻令人恐慌的不寒而慄及渾身不安(尤其那些讓人看了就害怕的神像,更是將祂們是「何方神聖」的既定惡意外樣輔以不能進入古道的老舊幽閉,無須多說即全身發毛),其中充斥大量心理與視覺上的獵奇壓迫及惡意,藉由《咒》採取的全作偽紀錄片旁側錄像記實感以及些微倒敘剪輯抽絲剝繭事情原委和誤觸邪靈來歷的撥雲見日,都讓事情於未明朗之時,不斷也成功堆疊了詭異、異樣與慌亂的神經質,強化了身歷其境的帶入感,更覺電影和故事本身的恐怖黑暗

g7xVrTeVVROR7HB7xkOg-7842x4239.jpg

《咒》描述不信邪的若男和男友等人組成影像團隊,四處到鬧鬼場景拍片破除謠言,六年前,他們大膽闖入邪教儀式中的禁地,觸怒了沈睡中的邪靈,詛咒在世間蔓延,男友當場猝死,其他成員接二連三的發瘋、離奇死於非命,唯一生還的是因腳傷而未進入的若男,六年後,她女兒竟畫出當年儀式的符號,不僅時常對著無人角落說話,更出現奇怪的皮膚病,牙齒變得畸形、發黑掉落,都是當年的邪靈作祟!若男為了拯救女兒不惜一切代價,決定冒著生命危險重回禁地,找出詛咒的秘密

《咒》或許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但故事和處理的方式都擁有加劇恐懼因子擴散其加分項的獨特之處,許多幽暗密閉的空間、深受詛咒病變怪異的角色還有倒敘偽紀錄片的「與觀眾對話及互動」,讓整個未知神秘宗教信仰的那一個「神秘禁忌」醞釀出鋪天蓋地的詭異不安,在最後則回歸到上一代的錯誤奉獻自己來保全下一代的親情表現,在恐怖的強烈下情感的溫暖表現有中和以至於推動去往深淵的動機說服力,其中,以祝福是用「祝福當下信念所累積的善意」來看世界並且獲得被祝福之感(意思即是當我們希望祝福,潛意識會讓你有真的被祝福的感覺)的開頭破題,來表現反面上的「詛咒」亦然之意,充滿詢問的空間價值,究竟,是世界定義了我們,還是我們的想法定義了這個世界的模樣?

s5z9jjjbPKIAaRRPN90d-1708x1080.jpg

《咒》很恐怖、很感性、很悔恨也很有後座力,而且是散場後足以感染到場外餘韻的強烈後勁,密集恐懼的詛咒效果、恐怖氛圍密佈散落的驚心動魄,不搞突發驚嚇,以故事帶動蠢蠢欲動的緊繃恐懼,有效將那份驚悚瀰漫於觀眾的內心,直到長久之後,都還是如此真實,憶起而膽怯,說實話的,以「偽紀錄片」所製作的恐怖電影太多,《咒》究竟要何以能夠脫穎而出?

若說《咒》要因此邁入經典恐怖電影之席,或許各有定論,但就結果論調,它確實在台灣影史上該有屬於它的一席之地,在於《咒》必然是近年多部「偽紀錄片」風格裡真正觸及拍攝者與觀眾互動的核心,大大小小真正的與觀眾互動對話同時不打斷劇本魅力節奏的犀利設計,已經非常有效的,達到了身歷其境的驚魂感受,近乎深層的沈浸,展現「偽紀錄」恐怖片發揚至今,可能都還沒有幾部真的達到「偽紀錄片」所存創作極盡臨場的靈活用意,如此一來,《咒》無時無刻都將人重壓在情境當中,實屬不易,《咒》從故事一開始,我們便隨著女主角若男的拍攝自白,展開一連串旅程,兩段時空,六年前的3人小組前進小村莊拍攝靈異影片,六年後的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女兒朵朵,但這段期間內,若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明明是一樣的人,卻私藏著許多啟人疑竇的秘密,甚至,短短六年之間,似乎也仿若變了一個人

n1GyqrhkMxnEIqBVkDr8-1619x1080.jpg

《咒》有著相當鮮明的推理小說脈絡打理,其中致使推理小說最迷人的敘述性詭計,創作者如何有意無意的遮蔽故事真正重點,卻又不時大剌剌展示在觀眾面前,重點是,觀眾必須渾然不覺,而在後來一切水到渠成之後,讓觀眾震驚之餘也有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其實早就略知一二的痛快,《咒》就是這樣優異擁有推理結構卻照樣恐怖欺凌的一部傑作,正當我們以為是進入一場暢快的驚嚇體驗,卻在開頭的「你相信祝福嗎?」之祝福的心理作用之剖析點題,大量的手持主視覺鏡頭映入,就可以體悟到《咒》不是那麼簡單的只視驚嚇為樂的作品,編導透過一位母親在試圖放下陰霾之後要帶自己錯失多年的女兒回來生活一個日常紀實的儀式,將全片「偽紀錄片」的模樣先有了一個極具帶入生活化及說服力的呈現,從家庭攝影機、路邊監視器,或者是各種攝影機材的巧妙側錄,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錄到些什麼,而這一切都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且生活化,《咒》則因著凝聚於這一點之上的核心,無時無刻讓觀眾感到渾身的不舒服

攝影機的鏡頭之下,忠實的紀錄惡魔從何而來,而祂其實早就存在,若男一行人誤入陳氏宗親的地道,觸犯「佛母」,接著電影昭示大量嚇人卻不廉價的技術技巧,在有限的視角裡製造懸念,音效與燈光則有神祕感,一個風吹草動,皆很難讓人不沉浸其中,《咒》是一部非常聰明的電影,劇情本身或許可說普通,然而柯孟融卻很有能力去讓觀眾相信並且沉浸在大銀幕裡發生的一切,首先是在題材的選擇上,宗教的建立基礎是在於信徒,大前提在於「有人去相信它」,宗教方能成立,而比起大家對心中正統的宗教,包含道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的信仰、崇敬,邪教感覺上更多了一種催眠或者說是暗示的成分,並非是強硬灌輸,而是循序漸進的通過各種手段去慢慢的對人洗腦,直待信徒喪失獨立意志,進而達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咒》就是從頭到尾都在進行這樣一個控制觀眾的動作,當我們注意力只放在了若男等人接觸到的邪教上頭,跟著眾人們的調查去了解那些教徒信仰的大黑佛母,卻沒想到原來我們早已置身在一個大型邪教會場,當我們都只想著邪教是電影的題材時,卻忽略掉了這部電影本身就被包裝成邪教的可能性

qpGvMYw0C4YP8YClqoiO-7952x5304.jpg

隨著《咒》發展的白熱化,透過若男的口我們才意識到,從一開始她、或者說是導演柯孟融就在對我們進行催眠,打從若男那一番對於祝福的解釋的開場就已在無形間對觀眾起到暗示的作用,而當後來我們會很自然的和若男等人喃喃唸著一遍又一遍的口號,還有比出一次又一次的手勢,那就表示著即使我們表面上不論怎麼說著不信,其實我們心裡早就相信了,而《咒》這部電影就是你愈相信,會愈覺得恐怖,而它更必須如此的傑出讓你覺得它如此真實,才有全心相信置身其中的偌大空間,不過,《咒》在兩段時空各自的插敘、倒敘,一開始曾一度會讓人感覺凌亂、不適,懷疑是否用音效、攝影經營惡夢一般的場景,但這看似雜亂無章,卻在循序漸進的發展之下,暗藏著一股創作者粗糙的熱情,這是渾然天成的熱情,無論最後成效如何,都值得鼓勵

然而想當然的,《咒》在滿滿創作熱情及穩健的野心當中,盡是優異的在恐怖氣味的經營上,有著更上一層樓的滋味,在於劇本確實經過雕琢,電影從一開始的摩天輪、火車等視覺暫留測驗,加上那句始終貫穿全片的「火佛修一 心薩嘸哞」,觀眾在看電影的當下,確實很難不被引導去跟著唸,電影更多次停下敘事腳步,在銀幕上打出大大的咒語,讓我們隨著主角一起進入可怕的咒語世界,然而咒語是會擴散的,一如疾疫,詛咒和祝福的一線之隔,倘若祝福是會傳染的,那詛咒當然也會了,而在種種猶如鬼入鏡只聞樓梯響的詭異居家異象,到身處邪教住所的懵懂無知擅闖禁地的東方神秘學,可謂一次突出的東西方恐怖元素大總匯,卻徹底能夠在漂亮的故事底下,藏起老套的「JUMP SCARE」(只有一兩幕有這樣的運用),以對於神秘教宗的連結想像與惶恐的生活日常,不用見鬼,已有令人人心惶惶的空間存在時刻緊繃著神經,深怕在某個未能看見的角落,察覺到詛咒的惡意消散

RrjbNP53IJTVb8AY8wxm-7754x5172.jpg

《咒》有一個非常引人入勝也非常好的故事,若男當年與男友、朋友犯下的過錯,導致災厄纏繞終生,甚至可能讓「佛母」禍殃至她最愛的女兒,當她教導女兒寫自己的名字,當她開始與女兒一起生活,所有的「咒」就重新啟動了,她知道嗎?她一直都知道解決方法,只是那充滿惡意的心碎解法,破除詛咒,卻難以執行,所以一直到了若男想方設法的化解無門,藉由這一段驚駭旅程,形塑若男從崩潰、未盡媽媽之責,到真的已經甘願為了孩子「犧牲奉獻」彌補成長的故事末尾,原來若男早就見過雲南和尚,她也知道當年見到的少女是祭品,放在第三幕所有事情的接連圓回,輔以若男心路歷程的滋芽,無不更加的衝擊人心,為了女兒,身邊的人都可被獻祭,包括他自己

直到最後,換若男蒙上自己的雙眼,帶領我們直擊詛咒之神「佛母」,觀眾像是一起掉進深不可測的地洞,真正回味自己曾經歷過的每場惡夢,有密集恐懼,有嘔出或者是蔓延的噁心之蟲,有親人死亡,也有世界崩壞,而這一切的詛咒,竟都來自於一名母親深沉無邊的愛,若男深愛她的女兒朵朵,願意犧牲一切,包括因受到影像詛咒而遭殃的寄養家庭爸爸,從另一方面來看,結局是悲哀的,可為了守候一生的摯愛,彌補失去的那些職責而墮入黑暗,這其實也是一種浪漫了吧,陳氏宗親擔心家族傾覆滅亡選擇幼童當作祭品,他們最終的下場更為悽慘,若男為了拯救女兒,將旁人當作祭品,是生是死也不在呼,我想愛一個人到極致,不就是這樣,拋棄所有的理性,想方設法闖蕩危險,早就不求有好的結局,只要有人活下來,就堪稱一勝,這也是唯一能擊潰「咒」的方式了吧,惡意充滿的結尾,擴散無邊的詛咒,讓我聯想到了《真心話大冒險》結尾一樣瀰漫惡劣的無可奈何,只不過《咒》以愛之名,窺探世界的咒詛,幻化成更深層的恐慌,就整體性來說,《咒》的收尾,無非更加的使人餘悸猶存

Vhq4wkILmjhj0hemAp3i-7793x5198.jpg

為了讓觀眾能更不去懷疑的相信,相信這個邪教煞有其事、相信編導所丟出的一切黑暗、相信一個生活的日常是如何被硬生生壓抑的墮入詛咒之中,《咒》以偽紀錄片的形式來當作電影呈現的做法是再正確不過的處理方式,就此敘事手法本身來說,已經對所謂的「真實性」有些保底效果存在,不論是中間穿插的各個詭異影像,或者是六年前三人組紀錄到的儀式現場以及毀損待修復的隧道影像,都是想藉著「眼見為憑」來慢慢消除他人對真實性的懷疑

此外,《咒》的結尾和《真心話大冒險》的異曲同工之妙,也有諸多的想像空間可以探詢,都藉由把某種非善之事散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一同去分擔好減輕自己的負擔,同理即是,拉更多人去陪葬,就這個收尾不只充滿惡意,反而「偽紀錄片」的手法,不只是一種手法了,也真正的與劇本發展本身,融會貫通在了一起,不過就這兩部作品差別在於,雖然你同樣都能從女主角身上感受到做出這件事情來的不懷好意,但就是比較不會想去責備若男,因為柯孟融在整個事件下來,賦予了若男「堅強勇敢」、「嘗試面對」、「愛女兒」、「為母漸強」的人設,你會知道她一路以來都是為了保護女兒在奮鬥,那種想去否定卻又無法不去不相信大黑佛母的難受,走投無路之下只好「以信抗信」,既然祢要我相信祢那我就用我對祢的相信來對付祢,所以我們,包括著精神科醫師、警察、甚至是始終相信她的男主角才會都成為了她利用的對象,看到後來發現到真相後難免氣憤,但凡事一旦套用了親情濾鏡,似乎就很難真的去怪罪若男,尤其最後她也賭上了自己的性命,任惡意蔓延,將恐懼放大到了最大值,徹底烙下了永恆的惆悵

EkwsmYmVonuKY4KW7vQ3-7810x5209.jpg

柯孟融睽違許久籌劃五年的新作,知名作品《絕命派對》已足窺見導演對驚悚題材的熱衷,近兩年則也導演了《打噴嚏》這樣略為輕鬆愛情喜劇的故事體裁,間隔兩年以恐怖本行回歸大銀幕,《咒》的應運而生著實令人驚艷無比,除了在劇本上採取的倒敘法、穿插敘事時間線手法來營造出猶如跟著推理思考以至於在適當的收尾時間發覺出更大的驚魂未定餘韻繞樑,藉由日常紀錄攝影的方式,好幾場對著紀錄鏡頭(觀眾)請求的互動,以至於一張圖一片背景音中心點紅字一閃一爍揭露佛母和邪教淵源詛咒的黑暗恐怖之兩岸歷史,充滿無限想像的神學敬與畏,其神祕性和手法,不由得使人背脊發涼,再者,沈浸式「偽紀錄片」手法不是新鮮事,藉由新的拍攝技術或特效,運用更多不同的影像媒介,都能使達到讓觀眾身歷其境之感

然《咒》在這方面的邏輯可以說是更有極具巧思的運用,不同的敘事視角,透過後設的拼貼手段,流暢的展現了高超的黑魔法,事實上,由於不是順序法以及旁觀角度,這並不是件容易事,必須思考故事對觀眾來說,是絕對陌生且未知的,而如何將之設計成勾動人心的懸念?並最終透過「腦補」,形成一張驚悚的故事網絡?導演邏輯勢必得非常清楚,本作成果如今顯現,執行精準,令人驚艷,而另一個重點是,既然是紀錄片形式,那麼人物在故事中的「日常感」顯得格外重要,而在日常之餘又要怎麼把略帶超現實感受到邪教元素,無縫坎入至電影中呢?柯孟融曾有表示,這次特別煞費苦心專注在「邪教」亦即大黑佛母的設計上,包含偶像、儀式、遊行、咒語、咒文等樣態,角色在其他生活場景便以原始樣貌為主,不多做特別陳設,以達到所謂的「偽」真實感,而在信仰激起的恐懼點,看似有些距離,但在導演的操作上,卻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動用台灣人熟悉日常元素,屢屢轉化成恐懼的新體驗,諸如邪教暗室通道有如墳墓外觀、當有陌生聲音喊你或是問你名字時不要亂回,藉此勾起觀眾內心的邪門記憶,佐以宗教神秘想像信者恆信,福和咒、敬與畏的一體兩面這等亦與台灣人息息相關的信仰元素滋生於心,如此再熟悉不過的元素操弄堆疊,《咒》要不根深蒂固去喚醒你的恐懼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W6OTI4siaF93k9Mfs1pS-7952x5304.jpg

柯孟融新作《咒》號稱要挑戰台灣影史最恐怖,而實際看完電影之後,對於《咒》是否真有機會成為台灣影史最恐怖不敢保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咒》的水準確實很高,尤其是在美術、聲音、視覺效果等技術方面都是近年台灣電影數一數二,恐怖電影最為重要也是重點之一的氣氛塑造亦屬上乘,選擇放在台灣同類作品中算是相當少見的邪教當作題材,其寧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無的神祕性,宗教信仰本身便自帶令人心生崇敬與畏懼的力量,那是即使不刻意裝神弄鬼也會讓觀眾神經緊繃的未知存在,柯孟融從開頭便開始製造、堆疊甚至凝聚不舒服的氛圍,要觀眾跟著女主角若男大量的紀錄影像,逐步的去相信、去接受並且到後來去感到恐懼,而一但觀眾跟著去相信了、去接受了甚至是去感到恐懼了,《咒》的效果與目的也就達到了

你無法說《咒》的精彩是在它之後的真相揭曉後的翻轉,他前期堆疊的力道,也大力影響了轉折後的強勁,而它整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場名為邪教的精神控制儀式,劇情的發展儼然是從無到有的信教過程,那一句口號「火佛修一 心薩嘸哞」在驚人揭露下,竟然並非祝福語反而是「禍福相倚,死生有名」的詛咒之意,那一剎那理解後頭皮發麻的驚嚇,非常劇烈,以爲只是單純的口號結果卻是扣緊著邪教的根本,「名字」的概念被用來成為勾魂的關鍵,不管是夜間小巷還是昏暗隧道,空間上的壓迫都能製造對未知的恐懼,就這點上來看導演柯孟融在氛圍上的營造無疑突出而成功,直至結尾那沒有聲音僅以單字串起一串完整對話的設計,更是一次把氣氛推至最高,現場沒有任何一點聲音,每個人都在克制自己的呼吸聲與心跳聲,漏一拍都如此的膽戰心驚,這種安靜到不安的極度沈浸式體驗,實在非常的有趣,你看不到一部恐怖片是這樣去撩你的,並且巧妙運用視覺暫留與耳蟲現象打造出了某種程度的互動感,可謂前所未見,震撼力驚人

7FqscQNAEJYcw432MIlq-7718x5148.jpg

《咒》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觀影體驗,但同時看完之後,其實心情非常壓抑、複雜,甚至不太願意回想其中的細節,一個細思極恐,就會讓人萬劫不復,我們就這樣透過攝影機、監視器等紀錄型視角的角度,帶我們看一個遁入邪教、走火入魔的母親,如何被大黑佛母詛咒殘害到自己的女兒,卻又矛盾的對怪力亂神的信仰深信不疑,步步驚心的烘托起許多詭異的氛圍和不協調感,去慢慢營造出被邪魔詛咒的氛圍,最後讓你開始感受到全身起雞皮疙瘩的不適,時而甚至因為過程的壓抑難耐而祈求電影的結束時刻,但這並不表示《咒》不好看,相對的這是一種過於沉浸於其中,而對其中的真實度感到反胃的體驗,若有這般坐立難安的緊繃感受,那《咒》欲意做出的效果,已經是巨大成功了,蔡亘晏飾演一個因大學時的一次走訪禁地探險而孤獨生還但飽受詛咒摧殘親人皆亡徒留被人認為發瘋的一個母親,在渡過多年之後逐漸嘗試放下並在規劃之後帶回幼小的女兒希望展開全新的人生,在茫然、惶恐、狼狽,到為母則強的收起害怕保護女兒不得不詛咒全世界分擔禍因的無助堅強,蔡亘晏具有驅動渲染力的演出,極其沈重而動人,以往總是反派渣男專門戶的高英軒,這回詮釋不孕並視朵朵為自己女兒的寄養家庭爸爸,好幾場戲都有豁然大愛的表現,下場無奈,卻讓人喜愛高英軒原來也能有這麼深情感性的表演

整體而言,《咒》的執行方式以及不可思議的流暢完整度,你會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以及驚艷於現在竟然還有人敢用這樣子兇猛大膽的方式拍電影,娛樂至高、驚嚇有力,從技術面、歷史面、故事面、演技面、恐怖面與黑暗面,以至於純熟摸不透的氣氛堆疊,《咒》擁有無可挑剔同時又有著推理剝繭倒敘愈細探愈病變的神采描繪,幾乎成就了絕無僅有的難得五官共享新奇體驗,無庸置疑,《咒》在國片上成就了另一個模範里程碑,為飽和的台灣恐怖片市場再開了創新和獨特的高標先河,不管還會不會有這樣各方面都突出的台灣恐怖片,至少柯孟融他還有對於恐怖電影的熱愛及熱情存在,接下來的他,已規劃了兩部與《咒》無直接關係但屬於他自己理念萌芽的「單詞恐怖片」三部曲之《困》與《醃》,能否再為國產恐怖電影樹立傳奇,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oEs8oDqwrSYGD5I7H9HA-7680x512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景勛 的頭像
    張景勛

    光影方程式

    張景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