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怪大亂鬥 | Rumble
這整個故事與取向,其實就是低齡版的《鋼鐵擂台》吧!然後把機器人拳賽變成怪獸摔角而已啊!本該於2020年上映的《打怪大亂鬥》,由派拉蒙影業旗下的派拉蒙動畫籌備製作,因疫情關係於2021年裡頭兩度改檔,最終在去年底放棄院線直上派拉蒙在美運行的串流平台Paramount+獨家發行
而台灣則於今年二月份上架串流供租借和購買,就在我好奇心使然的租下並放到快過期,而今天終於鐵了心將它打開來看完的結果是,果然,不太怎麼樣,儘管不期不待,你仍有時間白費的那種失望,早已知道,派拉蒙動畫出品,會很純粹的靠近低齡觀眾提供兒童化的服務,它真的要比迪士尼還要稚氣(迪士尼早就是大人觀賞更有一番風味的各年齡創作好手了),甚至有時候看著畫風的作動你會懷疑,《打怪大亂鬥》是不是其實為卡通頻道的電視電影,滿溢了濃情的拙劣感?(現在有很多電視電影反而都更為精緻好看呢),想當然的,劇情也被簡化的表達其寓教於樂的基礎方針,畢竟,派拉蒙連真人電影都已經一半皆是靠攏兒童族群的兒童電影了(《大紅狗克里弗》、《朵拉與失落的黃金城》和《音速小子》),何況是派拉蒙動畫呢?當你看完本該是院線電影的《打怪大亂鬥》之後你會發現,原來小銀幕才是它合宜存在的好去處
《打怪大亂鬥》情節本身相當簡單通俗,講述著在一個怪獸摔角盛行的世界,溫妮嘗試繼承已逝父親的怪獸經紀人事業,以此解救自己瀕臨破產的小鎮之餘,也要做一個發掘怪獸摔角的專業經理人,而執行面上一切從簡,《打怪大亂鬥》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畫風很兒童很卡通視覺上難有看見額外的吸睛特色,這一塊畫風宛若《奇妙仙子》角色設計的美術風格,其實已經讓我觀影途中頻頻出戲
而在故事上頭,則是相對輕便的「父承子輩」,要在不若前人的框架當中,證明給所有不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人看,我是能更青出於藍的!因此傳奇父親檔匹配一對總被人看衰的傳奇後代,藉由傳奇的軌跡成絕響的失志安排,陰錯陽差的讓同樣力不從心而跌落深淵的後代重逢,試圖在分裂差異的價值觀上,共同尋找出既能成為自己又能仰望父親們的拯救小鎮大行動,這樣的故事,沒有什麼問題,卻沒太多突出想法的根本性塑造,失憶的傳說(這裡則是指傳承傳說的後代們),要奮力站上舞台重拾驕傲,做的夠有吸引力仍不乏為一個感動人心的好故事,但《打怪大亂鬥》總能用荒唐、出戲的笑點還有要感動不感動要勵志不勵志的情緒來深入淺出的,只為迎合兒童的風格,就連看似是一大看點的摔角主題上,自然也更是輕盈柔軟插科打諢了不少,整體下來,《打怪大亂鬥》無奈犧牲有趣的題材,成就了娛樂折扣、寓教於樂亦不及格的次級作品,執行層次上頗為單薄、無趣,沒有太多的瞻仰空間
《打怪大亂鬥》的節奏實屬流暢,但在核心上的運轉,沒能捕獲人心,概念有趣,卻也沒有想要多往背後去描繪怪獸出現並興起怪獸摔角後的世界文化讓帶入感更強,算是蠻可惜這有趣的世界觀,怪獸莫名其妙就出現、具有意識,還竟然每個怪獸都熱愛玩摔角讓人類們娛樂甘心被視為玩物,儘管怪獸摔角成為了最為盛行的國民運動,怪獸摔角也可以決定一個城市是大是小富裕或破產,清晰看見,怪獸們站上擂台的你一拳我一手,將怪獸設計的特色滿盈,有像鬥牛犬的、老虎的、山豬的,到章魚和鯊魚原來可以混種出那麼帥的反派千手怪,你可以一目了然,哪個怪獸是用什麼概念設計出來的,但你卻永遠看不透,怪獸摔角看在風靡的彼個世界,它究竟有何吸引力所在?
因為《打怪大亂鬥》宛如走馬看花,開頭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訴起源,再來轉進了故事主要小鎮之後怪獸摔角已成世界熱門賽事了,同時也沒有動用一點點的篇幅去強化摔角場上的變化多端,充其量即看著各個怪獸憑藉著自己的特色鮮明的部分發揮卻也沒能留下一丁點熱血也好回憶也罷的相關記憶,一切都是那麼的稍縱即逝,千手怪的忘恩負義、溫妮扛起重擔的心境、史提夫活在爸爸傳奇下的不自信,明明,溫妮和史提夫的重新接軌,應該就是準備磨合出同為父親傳承的共同揚起,但終究,事情就是這樣,角色建構不均、走出的路少了描繪說服不足、帶到的議題也極其表面,都讓《打怪大亂鬥》真的就是個兒戲,不適合十二歲以上的觀眾
哈米甚格里夫執導的《打怪大亂鬥》,空有一個有趣的作品概念,卻沒有一個更有力的執行面,寧願輕微取悅兒童受眾也不願意讓本能有的深度持續深入開花結果,故事性點到為止,關於景仰於父親或者畏懼於父親傳承的壓力下,如何不盲目跟從而是基於性格上的不同,既能活出自己的樣貌又能榮耀列祖列宗的精神,並且在友誼、後代魯蛇上,甚至是千手怪利用小鎮竄紅卻反而為了更多酬勞而出走背叛大城市的設定(在台灣走紅後就跑去大陸發展的概念),都可見有意思之敘事構造,以為要講的更多更廣,卻只是我自作多情,《打怪大亂鬥》無意繼續鑿深,成為了難以言語的一大悲哀
史提夫和傳奇摔角手爸爸明顯有著不同路線,溫妮信仰著父親的背影希望有朝一日能跟他一樣,兩人既都在性別的認知以及所愛的與父親不同中受人恥笑與兩難,他們有沒有辦法像父親一個樣?可能沒辦法,但有沒有辦法以自己的方式走出不輸給父親的精彩旅程,是有的,這一人類一怪獸是一組共同的對照,相輔相成,對於「傳承之方式」的體裁,絕對可以有動人的旋律,只是,史提夫喜歡跳舞沒錯,但跳舞結合摔角?有意思也不違和,但電影偏偏,都難以讓人看到兩者結合下的力與美(只有第三幕與千手怪的交戰真的有稍微融合並且引申些許熱血的韻味),反而就像實況轉播主持人說的一樣,「這根本不是摔角!」,究竟要取悅兒童所以畫的不那麼暴力及要求可愛一點呢,還是要真的將跳舞和摔角結合出夠力的新氣勢,兩個最為水平下極端的抉擇,一好一壞,而編導選擇了何者?我想已經很明顯了
的確,每個人都有各自珍愛的領域和靈魂,活出自己的樣子,是尋尋覓覓之下必經的旅程,但這趟旅程,不應口說無憑,那我們怎麼會知道,到底該為他感動還是失落呢?跳舞和摔角的這一個屬於史提夫的特色,非常可惜未能被精彩突顯,我們只能看到史提夫滑稽的舞動龐大身軀一次勝過一次,而中段的練習、心態轉變到百戰百勝,全都是蒙太奇一掃而過,更加看不清電影所賦予史提夫的「走出自己的特色」之宣示,除了結尾一戰,大部分站在摔角擂台上,都成為了逗人發樂的鬧劇(最終戰也有一半是鬧劇,明顯只為取悅小朋友),溫妮渴望的怪獸摔角教練一職,亦全都在鼓舞史提夫照著自己的步調走卻無能給觀眾看出這一條路途「是否正確」的朦朧之中沒有了信服,一切,全然被好方向的失焦,喪失了所有的可能,一個定位錯誤、刻意取向受眾,終究讓《打怪大亂鬥》變成一部毫無記憶點的過水之作
威爾阿奈特、泰瑞克魯斯、傑拉爾丁維斯瓦納坦、約翰古德曼的獻聲,都具有很高辨識度以及靈魂情緒的形象演出,這部分是無話可說,但在選擇題材上,較為替他們打抱不平,《打怪大亂鬥》絲毫沒有給予他們一丁點的可發揮空間,在劇本塑造、角色建立、主核心的訴求上,化為一盤散沙,連帶著主演群們的精銳星彩,都不得不被乏味無趣的整體給拖累掩蓋,三幕架構,如何使故事活靈活現變得有趣,是一門學問,砸掉了,再好的本也都可能不再有意義,《打怪大亂鬥》在整體而言,是流暢的,可欲動容卻總被插科打諢給打碎,欲熱血又因迎合孩子而毀於一旦,欲訴之部分理念,卻又沒辦法不去屈就於電影本身的定向,讓《打怪大亂鬥》看起來既是些許的尷尬和生硬茫然,就電影來說,它不會讓人真的徹底看不下去,只是看完之後,一切的耐性和心情,都可能化為虛無了